兩萬突厥士兵,從四面八方向高坡而上。
前方的士兵,披著鐵扎甲。他們頂著大盾,挺著兩丈長的破陣長矛。
后方的士兵背著箭囊,手持馬弓,等到半坡時,對唐軍進行拋射……
突厥神箭手
唐軍在高坡上擺下軍陣,依然是五十人一隊。
這一次,隊與隊之間縫隙更大,方便強弩手射擊。
唐軍有步弓手一千,馬弓手一千。居高臨下的唐軍,更好發(fā)揮這種優(yōu)勢。
“突厥放棄戰(zhàn)馬,以步為弓。我們攔路的鹿角就會失去作用,這是一場硬仗?!?/p>
李瑄有想過突厥會這樣做。
“突厥不善步戰(zhàn),我軍以步戰(zhàn)為精?!?/p>
王思禮手持一柄長柄刀,做好白刃交接的準備。
“王將軍,北面、西面就交給你了?!?/p>
李瑄吩咐王思禮在北面、西面指揮。
他親自指揮南面、東面。
跳蕩軍和五重甲營,一共近千人。
一面各二百人,剩下作為奇兵預(yù)備。
兩千五百步兵一面五百,留下五百人步兵為奇兵預(yù)備。
兩千弓箭手在強弩手之后,等待機會拋射。
其中一千步弓手,隨時拿起長矛,作為預(yù)備隊。
箭矢平均每人五十支,不能無節(jié)制地去射箭。
大約三百步的長坡,突厥士兵排列而上,看起來有條不紊,氣勢十足。
頗黎特意交代士兵,在唐軍放箭之時,再進行沖鋒。
這樣能最大程度節(jié)省體力。
“統(tǒng)領(lǐng)突厥士兵的將領(lǐng)有些手段?!?/p>
李瑄手握強弓,看著想要一鼓作氣沖上來的突厥士兵自語道。
這些突厥士兵來自諸多部落,互不相識,能臨時統(tǒng)一在一起,可見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