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出示敕牒后,人馬渡過黃河。
在渡口歇息一晚。
新任軍使盧瑜
“莎莎……”
馬蹄踏著黃沙,來到豐安軍城外。
一邊是波瀾壯闊的黃河,一邊是一望無際的沙漠。
李瑄來到了真正的邊塞,一股豪情壯志產(chǎn)生。
他的威名,必從這里開始。
“來者何人?”
這時,一隊巡邏的騎兵執(zhí)刀,飛奔至李瑄面前質(zhì)問。
“新任豐安軍副使,李瑄。”
李瑄駐馬挺xiong,向這一隊騎兵回復(fù)。
“有何憑證?”
這些騎兵看李瑄的眼神不對味,讓李瑄出示證明。
“敕牒在此,叫判官過來見我。”
李瑄拿出敕牒,向這隊騎兵吩咐。
豐安軍的構(gòu)成,他已經(jīng)了如指掌。
正常情況下,是軍使一人,副使二人,判官一人,推官兩人,典軍四人。
司兵、司騎、司胄、司倉、城防各一人。
衙將八名。
執(zhí)鼓十二人,吹角十二人。
斥候營內(nèi)有一百名探馬,兩百匹馬匹。
還有一些輔助人員,雜役仆從。
八千豐安軍士兵,騎兵五百人,弩兵五百人,弓手一千人。
剩下六千名步兵中,有跳蕩軍五百。
唐初的時候,唐軍著甲率有百分之七十左右。
在盛唐大發(fā)展以后,正式軍隊的著甲率已經(jīng)到達百分之百。
著甲,指的是皮甲、鐵甲,沒有任何防御的布甲,不被稱為甲胄。
鐵甲制作繁瑣,不可能人人都披鐵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