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得知在上洛郡洛南縣的龍沙河中,出現(xiàn)大量金粒,按照地志,那里必有一處金礦,采之可以富國?!?/p>
李適之平靜地說出李瑄告訴他的金礦位置。
一眾大臣,嘀咕幾句后,面面相覷。
看李適之言辭鑿鑿,連縣河之名都報出來,一定是提前勘探過,絕非無的放矢。
李林甫都沒有懷疑李適之話語的真實性。
欺君之罪,可是不小。
他只能在心里,暗罵李適之這個后生陰險。
他被昨天李適之的爽快欺騙。
但此時此刻,也無法做出反駁。
“左相,洛南縣龍沙河金礦由你全權負責,若真如此,卿為大功?!?/p>
李隆基摸了摸胡須,怒氣平息,轉為笑顏,自宰相宇文融被貶后,雖國庫收入與支出,一直平衡。
在李隆基看來,這就是拮據(jù)。
哪怕是這幾年李林甫在關中地區(qū)推行和糴法,也只是解決長安糧荒,和減輕江淮漕運負擔,并沒有使國庫增加多少。
他貴為天子,不該只有這些!
若能得到一些黃金,以后就不必那么精打細算。
此時的李隆基,勤奮節(jié)儉已經(jīng)不在,只想快快樂樂,安享晚年。
盛世之下,極盡奢華,賞賜無度。
上行下效,使整個長安,都是一片奢靡之風。
“遵旨!”
李適之作禮領命?;实勖珯嗵幚泶耸?,李林甫也無法干預。
“退朝……”
當朝會落幕后,李林甫看著李適之的背影,眉頭久久無法舒開,心想是低估了這家伙?
洛南如果有金礦,那李適之定會被皇帝信賴,嚴重打擊他的朝堂威勢。
他必須再想對策。
不論如何,這次朝會,讓大臣們對左相李適之刮目相看。
一旦洛南傳出金礦的信息,必然有大臣向李適之靠攏。
不滿李林甫專權的大臣,敢怒不敢言的官吏,滿朝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