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知道李隆基一向看宋璟不爽。
這種犯顏直諫的諫臣確實讓人如鯁在喉。
當遮羞布被撕扯下來,怎么會令人討喜呢?
事實上,宋璟即便罷相的時候,李隆基也對宋璟極為信任。
在李隆基封禪泰山時,宋璟為長安留守。
在出發(fā)前,李隆基認為宋璟是三朝元老,肱骨耳目,虛心向宋璟請教諫言。
宋璟一一直言相告,言多意深,語重心長。
李隆基對這種諫言深受感觸,將宋璟的“所進之言,書之座右,出入觀省,以誡終身”。
執(zhí)政上的失敗,讓李隆基早已忘記這樣的“座右銘”。
曾經(jīng)李隆基仰慕“張九齡風(fēng)度”,將李瑄視為那樣的宰相。
現(xiàn)在他一定覺得同樣犯顏直諫的張九齡不討喜。
因為張九齡曾直諫殺死安祿山,言其必反。
李隆基沒有這么做,他會像罵宋璟“沽名賣直”一樣,罵張九齡。
“盧懷慎的源乾耀,最多算是蕭規(guī)曹隨的宰相?!?/p>
李隆基對盧懷慎、源乾耀兩個宰相的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
兩為宰相沒有姚崇、宋璟那樣統(tǒng)領(lǐng)的大局,但自身嚴于律己,能推行姚宋的規(guī)矩。
李瑄又問李隆基對蘇颋、張嘉貞的評價,李隆基對蘇颋很可惜。
但李隆基對張嘉貞印象很不好。
因為張嘉貞勾起李隆基不美好的回憶,他拜相之前非常恪盡職守,當了首席宰相卻玩弄權(quán)術(shù)。
“再度拜張說為相,圣人是不是看重他一代文宗的身份,覺得這是盛世的宰相?”
李瑄隱晦地說李隆基拜張說為相是為妝點盛世,粉飾太平。
宰相張說和宰相蘇颋號稱“燕趙大手筆”,是文壇泰斗。
李隆基最喜歡在盛世的時候,抬這樣的大臣到最高位置上。
“朕說過,張說不次于姚崇。他用十幾騎,就能平定一場胡人叛亂。他比你想象中的厲害多了?!?/p>
李隆基最推崇的就是張說,不僅在張說死后親自為張說撰寫神道碑文,還把自己女兒許配給張說的兒子張垍。
姚崇、宋璟的兒子不得善終,唯有張說的兒子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