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楊國忠隱瞞戰(zhàn)敗,向李隆基說小勝,只是兵力不足,可從京兆地區(qū)招募兵馬,再攻南詔。
傳言南詔多瘴氣,九死一生,而且楊國忠名聲已經臭了,沒有人愿意信服,所以都不應招。
楊國忠只能強行讓地方招募,否則用加賦稅,不得租借常平糧倉威脅。
無奈,百姓只能將兒子送到戰(zhàn)場上。
杜甫正在長安,看到這一幕,寫下撼動千古的《兵車行》。
車粼粼,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到干云霄……
杜甫對執(zhí)政者一頓痛罵,對李隆基一頓批評后,又話鋒一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shi聲啾啾。
前文人哭,后面鬼哭。
令人心碎,令人落淚。
罵楊國忠無能,李隆基窮兵黷武,預測了此征南詔,還是大敗。
只是這篇詩歌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問世,這不是盛世的音符,就算李隆基不殺杜甫,楊氏也會不顧一切干掉杜甫。
為求勝戰(zhàn),楊國忠腆著臉,還下令吐蕃進攻南詔。
瑪祥·仲巴杰表面同意楊國忠,實則心懷鬼胎。他只是像模像樣地出兵。
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宰相,他是畏懼李瑄,但楊國忠是什么貨色?
經過六七年的發(fā)展,吐蕃的國力有一定恢復,又有五萬吐蕃男子符合年齡,加入軍隊。
唐軍以李宓為主帥,剛剛出發(fā)前往劍南。
估計這場戰(zhàn)斗到明年才會開始。
這一次,楊國忠充滿信心,他還下令劍南其他少數民族參戰(zhàn)。
因為安祿山的大勝,顯得有點咄咄逼人,他與安祿山的矛盾越來越深。
大唐內部的矛盾也逐漸凸顯。
從皇帝到權貴,一步步將唐王朝推向深淵。
回望開元,百姓的日子變得越來越差。
主要是權貴們奢靡無度,以五楊和楊國忠為代表的權貴,動輒丟棄萬貫,揮金如土。
五楊的奢靡跋扈,百姓們看在眼里,因此也有歌謠傳出: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可妝門楣。
這一日,五楊依舊按慣例前往廣運潭踏春。
同時,還邀請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