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立志想成為李瑄一樣,為民做事的父母官。
鄉(xiāng)親們知道李瑄軍政繁忙,不多挽留。
他們對傳說中的棉花,更加自信。
李瑄與百姓告別后,回到湟水城,中途又遇到不少百姓,有的是種植棉花,有的種植粟米。
許多已經(jīng)沒過腿的麥田,綠油油地一眼無盡。
河湟之地,百廢待興之象。
現(xiàn)在九曲、河湟的潛在耕地根本耕種不完,李瑄要規(guī)劃遷移百姓。
最好等他成為宰相時進行遷移,更為方便妥善。
回到湟水,李瑄令劉單迅速招兵,補足諸軍的空缺。
如果詔書到達,神策、綏戎、定戎三軍,也得盡快募全。
可以派人從蘇毗、黨項、吐谷渾、通頰等軍中,選一批英勇者為班底,再選一大批漢人充入,在高原訓練。
李瑄在節(jié)度使的府衙處理一些事宜后,讓人將霍邑令帶上來。
“據(jù)說你向圣人送一塊瑄玉,一面為九,一面為五。你這是想干什么?”
霍邑令被押送到李瑄面前后,李瑄質(zhì)問道。
李瑄本以為只會有一些歌謠,不曾想霍邑令直接上瑄玉,還揚言是天兆。
不當人?。?/p>
幸虧他提前和楊玉環(huán)說過類似的事情,否則以李隆基的腦回路,難免會多想。
“大夫饒命,這都是誤會,是下官相信那些刁民,才把那玉璧送給圣人……”
霍邑令不是硬骨頭,被帶到湟水城之后,惶惶不可終日,無數(shù)次幻想與李瑄相遇后,該如何為自己脫罪。
“這么說你還挺冤枉的?”
李瑄笑了一聲:“就算你有眼無珠,不知玉的品質(zhì),但你拿到玉璧的時候,難道不知此玉的含義嗎?”
“下官確實不知……”
霍邑令硬著頭皮矢口否認。
“你能成為縣令,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瑄看霍邑令嘴硬,不耐煩地下令道:“來人,將霍邑令拖出去砍了。”
皇帝把霍邑令送過來,代表李瑄可以隨意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