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普真的拋棄了他們!
吐蕃贊普出于戰(zhàn)略考慮,無法防守伏俟城。
這本是無可厚非,畢竟兵家不為一城一地得失,最終的勝利,才謂之大勝!
但如果吐蕃贊普丟棄他們逃跑,那性質(zhì)就不一樣了。
即便是不懼死的武士,也會寒心。
而且唐軍的主帥李瑄來了。
他們雖然沒看到帥旗,但率領(lǐng)數(shù)萬騎兵,說李瑄在其中,他們也有理由相信。
投降能如下方士兵一樣免死。
和河隴歷任主帥不同,李瑄雖然號稱殺神,但好像沒有殺投降俘虜?shù)睦印?/p>
特別是伏俟城中的奴隸仆從,他們畏懼死亡,皆看向伏俟城守將,希望主將能做出抉擇。
伏俟城不是山城,它在夏日格河(今布哈河)以南,西面是青海南山,東面是青海湖,但它與這些山海河相距較遠,是一塊平坦的原野上,唐軍四面圍攻,比進攻九曲的城池容易太多了。
伏俟城唯一的優(yōu)勢,就是曾經(jīng)作吐谷渾的首都,城墻夯層更厚,城墻也更高。
伏俟一詞,為鮮卑語,為王者之意。
伏俟城守將看到武士和仆從皆是這副表情,頓時知道他們沒有抵抗的心思。
他也害怕,但他體內(nèi)流著沒廬家的高貴血液。
作為四大尚族之首,他寧愿死,也不會投降!
“李瑄小兒,放馬攻城吧!就算城破,也會殺死你們一萬人!我們死后見的是神靈,我們有什么畏懼的?”
“勇士們,投降即便不被殺,也是一輩子的奴仆,遲早死在唐人的鞭下。贊普不會放棄我們,我們要在萬死之中尋求一生,武士成貴族,奴隸成武士,建功就在今日……”
伏俟城守將壓制住恐懼的心思,向唐軍口出狂言。
又轉(zhuǎn)而向伏俟城的將士鼓舞道。
一百三十步外,李瑄聽到隨軍跑過來的翻譯后,覺得喊話的將領(lǐng)是伏俟城的守將。
見伏俟城守將身軀暴露在視野中,他眼眸變得銳利,迅速舉起兩石強弓,從腰間取下一支特制箭矢。
“咯吱!”
一瞬間,弓拉滿月。
“嘣!”
“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