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們榮幸能得到李瑄的邀請,紛紛向李瑄獻(xiàn)詩。
李瑄也搬出一首詩。名《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廣闊、深邃、迷離之感,描繪了一幅生動形象,又富有氣魄的江南春色畫卷,驚艷眾文人士子。
沒有人不佩服李瑄的才華。
賀群將這首名篇抄下,帶給賀知章觀讀。
后世杜牧寫這首詩為借古諷今。李瑄也有寓意,但對應(yīng)環(huán)境、時局,就不再是諷刺朝廷。
因為今后李瑄的詩,多有寓意,當(dāng)李瑄離開后,世人猜測此詩寓意,有人說暗指豪強(qiáng),有人說諷刺地方官,有人說借古諷今,還有人說這純粹是看江南春日明媚,即興之作。
兩日后,李瑄送走賀群。
……
三月中旬,長安。
李瑄的奏書送至興慶宮中,高力士見是李瑄加急所傳,立刻呈給李隆基。
李隆基在沉香亭前看到奏書,勃然大怒,他將金杯扔在龍池中,宮女宦官皆戰(zhàn)栗。
怒氣稍減,李隆基立刻召兩位宰相,到勤政務(wù)本樓中。
李適之已經(jīng)收到李瑄的信件,他知道該如何去做!
“我以為吳令光能在海上興風(fēng)作浪八年,有過人的才能,沒想到此賊是一個無勇無才者,顯得諸郡縣官吏如同酒囊飯袋,這不是荒唐嗎?”
李隆基見到李林甫和李適之后,拍著玉案斥道。
“圣人息怒!”
李林甫和李適之低頭禮道。
同時,李林甫知道圣人提起海賊,一定是李瑄這小子搞出什么動靜。
“看看吧!這是七郎呈上的萬字奏書……”
李隆基示意兩位宰相觀看奏書上的內(nèi)容。
李適之和李林甫拿起奏書,攤開一起觀看。
用好一會,才將奏書看完。
李適之心中思量,怪不得七郎要加特權(quán)。
不過如果拿一個地區(qū)的豪強(qiáng)開刀,必然會受到全國所有豪強(qiáng)的敵視。將來就算成為宰相,下達(dá)政令時也十分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