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狀元竟然是張倚之子張奭,群議沸騰。
因為文武百官都知道張奭是什么貨色,甚至比那個時候的李瑄還不如,是南曲青樓???。
很明顯,是苗晉卿、宋遙為巴結張倚,把他兒子給弄了個狀元。
前薊縣令蘇孝韞將此事告安祿山。安祿山找到機會入內言于玄宗,李隆基悉召數(shù)十位進士面試,張奭手持試紙,終日不成一字,交了白卷。
李隆基當場氣炸毛了。把張倚趕出長安當太守,苗晉卿、宋遙也一并貶出去為官。
長安人現(xiàn)在稱那次考試為“曳白”。
因為“行卷”由來已久。
將卷紙上的名字糊住,看似簡單,實則非常困難。
會受到公卿、士族的強烈反對。
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每年大部分進士,都是由公卿造勢,或者士族出身。
貧寒士族除非才華不得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否則在科舉中劣勢很大。
但李瑄覺得,把試卷上糊名很有必要。
他在等待一個機會!
一個讓天下文人士子,心灰意冷的機會。
這樣他糊名的時候,不僅會有平民寒門支撐,還有一部分士人支持。
他不打算插手今年的科舉,是希望李林甫把那件事情搞出來,震驚天下的文人士子。
對于向他行卷的士人,李瑄只是對他們勉勵幾句,不做承諾。
管他們出去如何吹噓。
“七郎,有大事發(fā)生。”
又一日,李瑄在房屋中看古籍的時候,身為京兆少尹的李琦跑進來向李瑄說道。
“三兄,是為何事?”
李瑄問李琦。
李琦身為京兆少尹,長安許多消息他第一時間知曉。
“有官吏向京兆府舉報一個叫史敬忠的還俗僧人在楊慎矜家中論圖讖之道,妖言惑眾?!?/p>
“京兆尹立刻派人將史敬忠捉住,關入京兆尹大牢審訊。”
李琦將這件事情告知李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