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五艘帆船,分別為泰山號、嵩山號、華山號、衡山號、恒山號。
李瑄任命馬燧為大航海使,韋皋為大航海副使。
指南針、星盤、望遠鏡、象限儀、航海圖等一應俱全。
只是航海圖非常粗糙,具體還需要馬燧去探索。
隨行的人員中,有攜帶強弩、火槍、火炮的禁軍士卒。
有醫(yī)生、廚師、雜役、海洋學家、天文學家等等,各種藥品、工具一應俱全。
衣服等生活用品、收集淡水的器具、糧食、糖果、罐頭、肉干、燈具、燃料等,也準備齊全。
計劃到達南海的時候,還會補充。
馬燧的線路是從蓬萊南下,途徑江南、錢塘、福建、南海,然后過馬六甲海峽,到印度洋,途徑大唐的領地波斯,向炎州大陸、好望角這條路線……
世界是圓的,他會從另一面回來。
也可能會發(fā)現(xiàn)新大陸。
這遠超于一場征程,李瑄在航行前,大擺筵席,慰問每一個大航海人員,哪怕是一個伙夫,都會得到關懷和祝福。
每一個船員,都頒發(fā)一枚純金的“大航海勛章”,這勛章只此一回,以后不會再有。
李瑄希望他們能一個不少地平安歸來。
乾元十八載,十二月,十五日,清晨。
這是歷史性的時刻。
薄霧彌漫,蓬萊仙嶼仿若披綺。港灣內(nèi),精致的帆船待發(fā),船桅直指云霄,白帆烈烈欲乘風破霧。
李瑄專門龍袍加身,冕旒垂珠,身姿挺拔卓然而立,威嚴肅穆之氣仿若令天地噤聲,身后眾臣侍立,皆斂息屏氣。
馬燧、韋皋領隊在前,一眾船員身著棉衣卻精神抖擻,整齊一拜,山呼萬歲。
李瑄目光掃過,眼中既有對未知探索的期許,又有對遠行眾人的關切,微微抬手,示意平身。
海風漸起,撩動李瑄的龍袍,似在催促啟航。
“卿等此去,身負開拓之重任,當懷無畏之心,探滄海之極,將更多農(nóng)作物帶回長安,讓世人了解更廣闊的世界……朕望卿等平安歸來,與朕同飲……”
李瑄聲若洪鐘,字字擲地有聲,于海浪喧囂間清晰入耳。
“臣等必竭盡所能,不負圣恩,定當沖破險阻,帶來收獲,使大唐威德遠播!”
馬燧代表船員們說道。
再行一禮后,轉(zhuǎn)身登船,號令既出,船隊解纜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