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不要擔心將來沒有勛爵加身,誰說我大唐不能像漢朝一樣出現(xiàn)萬戶侯呢?”
李隆基看著李瑄飲盡酒后,緩緩說道。
李隆基口中的萬戶侯,自然指的是實封。
大唐的爵位,包括親王,都是虛封。有象征意義,沒有實際意義。
一般親王、公主都會加一定數(shù)量的實封,但不超過千戶。
而當前李瑄的實封已經(jīng)三千戶。
李隆基這是想用“萬戶侯”激勵李瑄。
須知李瑄郡王的虛封才五千戶。
如果將來一個虛封五千戶的郡王,得實封萬戶。
那比親王還要親王。
或許李隆基不會考慮那個時候的后果,李瑄也不會等待那一刻的來臨。
他只能用神色激動的拜謝,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樣,讓李隆基放心。
“啟稟圣人,臣離開長安之前,有一事相請。”
李瑄在李隆基喝酒盡興的時候,向他說道。
“七郎但說無妨!”
李隆基讓李瑄直說。
“回圣人,臣認為龍標尉王昌齡有不可多得的才干,決定要他擔任安西節(jié)度使的判官,請圣人恩準。”
李瑄知道安史之亂剛開始的時候,王昌齡被閭丘曉殺害。
亂世沒有法典,地方郡守權(quán)力大增,閭丘曉殺害王昌齡的原因,竟只是因為嫉妒王昌齡的詩才和名氣。
李瑄不想這種悲劇重現(xiàn),準備將王昌齡調(diào)走。
如果按照歷史來說,此時的王昌齡已經(jīng)完成他人生中大部分創(chuàng)作。
但李瑄有理由相信,王昌齡若能順其自然的活著,一定能創(chuàng)造更多經(jīng)典的詩篇。
“這都是小事?!?/p>
李隆基聞言,讓侍者傳楊國忠來到御座前。
王昌齡的詩大名鼎鼎,李隆基多有耳聞。
他以為同為詩人的李瑄,對王昌齡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