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祖制,李銙是犯罪的官吏,是不能進入祖墳的。
李適之只能將其安葬在城外的渭陰鄉(xiāng)。
關(guān)于李瑄的行徑,有人罵李瑄六親不認,位極人臣以后,不就是讓家族富貴嗎?像楊氏一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更多的人贊嘆李瑄大義滅親。
特別是平民百姓,因為他們是被欺凌的對象。他們不會去同情欺壓百姓的貪官污吏。
新安縣的百姓得知新安令被李瑄殺死后,李瑄還用自己兩年的俸祿,分給新安縣的貧苦,頓時感激涕零。
他們知道自己錯怪了李瑄。小相公是好宰相!
總之,李瑄的聲望和傳奇,此事后變得更大。
在李銙斬首的這一日,文武百官隨李隆基第二次前往華清宮。
華清宮有專門的天水王府,只是小一點。
這一次,李適之因李銙之事,未跟隨前去。
由于休朝三日,李瑄暫時沒有去華清宮。
他隨李適之一起將李銙埋葬,并進行祭拜。
他殺死的只是一個貪官污吏,但并不是不認這個堂兄。
可惜李銙誤入歧途。
李適之可憐他的侄子李銙,但沒有怪李瑄。
他當過宰相,他的七郎是宰相。
只是覺得愧對將自己撫養(yǎng)長大的兄長李玼。
埋葬李銙后,李瑄在宋國公府過夜,安撫李適之。
今日殺了李銙!
將來會拯救他的其他堂兄弟。
安祿山造反的時候,李隆基可沒殺死安思順。
至于他的父親、兄弟、妻子,他會想辦法的。
距離上朝的前一日,李瑄拜別李適之,帶著家人一起驅(qū)車前往華清宮。
大部分奴婢都留在長安的天水王府,由沈籍留下主持日常事務(wù)。
只攜帶親衛(wèi)和一部分奴婢,姜月瑤、長離、霜兒隨李瑄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