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銙拒不承認自己受賄之事,因為李銙被押送回來的時候,金吾衛(wèi)并沒有搜索到大量金銀珠寶。
捉賊捉贓。
蕭隱之彈劾李銙收受豪強巨量金銀珠寶,阻撓新法。
幾天審訊,沒有證據(jù)。
楊慎矜不能大刑伺候,他心里想著李銙是不是被冤枉的?
但他覺得不對勁,蕭隱之等老狐貍信誓旦旦地彈劾,不太會自討苦吃。
鬧出這么大動靜,最終以李銙無罪收場,蕭隱之就是誣告。
圣人震怒,蕭隱之必然官位不保。
“李郎中,新安令自說冤枉,其家資不像是受賄的跡象,你認為如何呢?”
次日下朝后,楊慎矜叫住李峴。
他知道李瑄頗為器重李峴,為李峴加了五個使職。
“大夫不要想著急于結(jié)束此案,派人去新安縣仔細查,一定會有線索。如果大夫拿不出證據(jù)證明新安令有罪,那些人一定會拿出關(guān)于新安令犯罪的證據(jù)。”
李峴向楊慎矜回答道。
他認為李銙八成犯罪,且篤定李林甫手中有李銙犯罪的證據(jù)。
李林甫沒拿出來,是等待楊慎矜結(jié)案。
如果楊慎矜宣告李銙無罪,李林甫展露證據(jù),不僅楊慎矜會有免職的災(zāi)難,李相也會顏面掃地。
接下來的新法舉步維艱!
從始至終,這就是一個陰謀。
李峴大概推算出后,將之提醒楊慎矜,讓楊慎矜不要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李相遲遲未開口,是因為還要面對親族的壓力。
楊慎矜明白李峴的意思,不再急于求成。
他派遣侍御史王昌齡到新安縣,從百姓那里,打聽李銙的為人,尋找關(guān)于李銙案的證據(jù)。
正如李峴所說。
自李銙被逮捕后,李瑄一直躲避親族。
李粹從上郡請假回長安,請求李適之能看在父親的份上,讓李銙安然無恙。
李粹不敢找李瑄。
他們這些地方官吏,最清楚李瑄的為人。
李瑄自任命趙奉章為吏部侍郎后,似乎眼中不揉沙子,一旦郡縣官吏考核不及格,會立刻被調(diào)往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