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其實希望李林甫的兒子不在的。
因為李相對他下達一條命令,他害怕出事。
既然李林甫的兒子在這里,他就不能陽奉陰違,否則李相肯定會不滿。
現(xiàn)在楊璹對李瑄怕得要死,他清楚李瑄的手段。
李瑄也承諾,不久后舉薦他穿上紫袍。
因為大理寺卿李道邃已經(jīng)年過七旬,且身體虛弱多病,李隆基已經(jīng)吩咐李道邃如無大事,不必上朝。
現(xiàn)在大理寺的事情,基本上都由楊璹主持。
但楊璹距離三品,始終有一步之遙。
能幫助楊璹的,也唯有李瑄。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
“楊少卿,那是右相的公子啊?你這是干什么?”
慕三娘大驚失色。
楊璹的舉動,明顯是要問罪李林甫的兒子。
一旦出什么事,她可擔不起責任。
慕三娘是精明的人,她知道現(xiàn)在朝廷分為三派。
一派以李瑄為首,力主變革。
一派以李林甫為首,力求保守。
最后就是中立派,他們沒有領(lǐng)袖,只是不參與變革派與保守派的傾軋中,一心自保。
甚至連宰相裴寬都能算變革派,因為裴寬能成為宰相,李瑄出了很大的力氣。
裴寬的孫子、從子,與李瑄相交莫逆。
在表面實力上,李瑄比李林甫強大太多,已經(jīng)數(shù)月沒見李林甫的政令傳出了。
朝野都在傳李林甫在朝堂上舉步維艱,被李瑄按在地上磨擦。
從權(quán)傾天下的宰相,變成如牛仙客一樣應(yīng)聲蟲。還不得不將表侄女嫁給李瑄為妾,保全自己。
而李瑄從變法、遷民、糾婚,到慈幼堂、濟生堂、新科舉。
連續(xù)地任免大臣,地方官吏!
無一不在展現(xiàn)自己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