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李瑄從衙門回到宋國公府,李霅向李瑄說道:“七郎,下午的時候,隴右將十幾車棉花送過來?!?/p>
李霅見識到李瑄所說的棉花,卻不知這些棉花具體如何。
只覺得摸起來,手感非常好。
“大兄,帶我去看看。”
李瑄面色一喜。
他之前吩咐過王難得,如果棉花成熟,彈好以后,先送一些到宋國公府,而非皇宮。
到時候由他進獻圣人。
李霅將李瑄帶入院子中,這里有十七輛車子,每輛車子裝滿彈過的棉花。
李瑄打開一個袋子,將手chajin去,蓬松柔軟,摸起來感覺還不錯。
他立刻請裁縫,按照他設(shè)計的樣式,用上好的彩緞,縫制幾床被子。
還試著縫制棉衣,為李適之穿戴。
等被子縫制好,就拿到華清宮獻給李隆基,讓李隆基慎重對待棉花種植。
李瑄預計到過年以后,他提拔、任命的僚屬,才能陸陸續(xù)續(xù)回到長安。
屆時他就可以大施拳腳。
縱然知道可能是“莊周夢蝶”,李瑄也會全心全意,滿懷期望地去對待常平新法。
在諸法沒有開始實施的時候,李瑄想要低調(diào)一點。
然樹欲靜而風不止。
山東雪落不止,大雪壓垮許多百姓的房屋,已經(jīng)造成嚴重的雪災。
朝廷下令賑災的時候,也有流言蜚語傳出,說山東雪災是因為李瑄變法,惹得蒼天發(fā)怒。
這種介于真與假的謠言,非常難處理。
這個時代是很殘酷的,每一年在大唐都會有各種災害輪流發(fā)生,就看災害的大小。
在保守派的刻意引導下,山東雪災被傳成變法導致的。
他們鼓吹“天命”論,認為祖宗之法不能變。
在李瑄罷免三原令后,威懾其他太守、縣令,直面豪強。
使地方豪強雖然憤怒,但不敢真造反。
因為損失的是利益,不是生命。
真要到活不下去的時候,才可能造反。
但豪強大族也沒有善罷甘休,地方官吏不敢上奏,他們自己擬訂文書,發(fā)動不知情的百姓,簽字成“萬民書”。
以形成本地萬民皆反對變法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