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大權(quán)獨攬,但為維護明君的形象,不可能冒著群臣的反對,去做一件事情。
況且還是一件從未實施過的事情。
當(dāng)擊笏的聲音停止,禮部侍郎達奚珣拱手說道:“啟稟陛下,臣覺得常平新法,有些欠考慮了。鄉(xiāng)里之間,百姓缺少教化,朝廷把常平糧倉的糧食借出去,無法收回,該如何是好呢?須知常平糧倉的作用?。∪舫F郊Z食虧空,將來出現(xiàn)災(zāi)荒的時候,必然會帶來更大的禍患!”
“達奚侍郎說得不錯……”
“是這個道理……”
“新法要慎重……”
達奚珣的話音落,贏得一些官吏的贊同。
常平糧倉,除了調(diào)解糧食價格以后,還是儲存?zhèn)浠牡募Z倉。
如果常平糧倉虧空,很可能會在旱災(zāi)、水災(zāi)、蝗災(zāi)、地震等災(zāi)禍來臨的時候,出現(xiàn)更大的災(zāi)難。
“達奚侍郎,天災(zāi)是不可預(yù)定的,而百姓淪落到借朝廷糧食的地步?是什么原因呢?”
李瑄知道常平新法沒有那么容易推行,在達奚珣話音落,李瑄立刻向達奚珣反問道。
“可能是舊的糧食吃完,新的糧食還未續(xù)上,也可能是其他某些原因?!?/p>
達奚珣小心翼翼地回答道,他害怕陷入李瑄的言語陷井,像之前他的同僚李巖一樣。
“每家每戶,總會因各種事情,出現(xiàn)各種危難,不論如何!難道百姓遇到困難的時候,朝廷就不管不顧嗎?達奚侍郎不會不知道百姓走投無路的時候會干什么吧?”
“那時候,豪強大族就會出手,堂而皇之地用一些微不足道的錢糧,買下百姓的土地。亦或者高利息借給百姓糧食,讓百姓用土地抵押,而這種情況下,百姓是還不清的,遲早會淪為佃戶,甚至農(nóng)奴?!?/p>
“這些百姓種著同一塊土地,但所種植的糧食已經(jīng)不屬于他們的,鋤頭、犁、牛,也全部是借豪強大族的。他們會從良民,漸漸消失在戶口之中?!?/p>
“天寶四載的時候,西平郡豪強想在我從河西回來的時候伏擊我。那些跟隨在豪強身邊的,除了奴仆以外,大多數(shù)都是佃農(nóng)。他們什么都不知道,因為他吃豪強的,穿豪強的,別說讓他們殺我,就算讓他們造反,佃農(nóng)都會跟隨。”
“這對國家的危害,更甚于天災(zāi)……你身為侍郎,怎么會連這點都想不清楚……”
果然,李瑄一番闡述之后,立刻開始懟達奚珣。
他言辭犀利,直切要害,把大臣們們不敢說的,都揭露出來。
達奚珣一時不知用什么去反駁。
“陛下,諸位大臣,我大唐之盛,古往今來無有比擬。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唐完美無缺,總有一些人為自己的利益,去挖掘大唐的根基,這些人十分愚蠢,他們只看現(xiàn)在,不望將來,目光極為短淺?!?/p>
“諸郡縣常平糧倉的糧食借給百姓,就算十個里面,收回來九個,也不會賠本。然潛在收益是無盡的,因為朝廷避免無數(shù)戶口成為佃戶,避免萬頃良田被兼并,這是保住國家的根基。而且我相信,只要地方處理好,百姓都會將糧食還回來,實在無法歸還,在查明以后,還可以延期,讓百姓渡過難關(guān)?!?/p>
“這樣百姓怎么會不感激朝廷?怎么會不慕陛下之恩德呢?”
“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我們身為大臣,難道不該這么做嗎?哪怕有一家之寒,一戶之饑,也是地方官吏的過錯?!?/p>
李瑄向李隆基和文武百官一拱手后,繼續(x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