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了解李瑄的人都知道,李瑄從不會硬剛圣人,說一些不符合圣人心意的話。
這些是李瑄多有被詬病的地方,有人稱李瑄和李林甫一樣“媚上”。
也有人知道李瑄“曲中求算”,是真正的智者。
看似是一場簡單的歡迎宴,一次攀談,卻加重李瑄的入相之勢。
以前大臣們總覺得李瑄年齡是硬傷。
當功績圓滿后,許多人發(fā)現自己會下意識忽略李瑄的年齡。
李林甫在整個宴會上,心事重重。
他與李瑄的下屬南霽云、哥舒翰等人飲酒的時候,這些人都只是逢場作戲,寒暄幾句。
四鎮(zhèn)的將領,都知道李瑄和李林甫不對付,現李瑄是四鎮(zhèn)節(jié)度使,于情于理,都不能與李林甫走得太近。
李林甫知道,李瑄拜相恐怕難以阻止,就看李隆基什么時候下達詔書,又會以什么樣的方式。
他真正的敵人就要來了,以前李瑄在邊塞時,就一直讓他狼狽。
等成為宰相,一定會想方設法擠兌他。
他再也無法像天寶三載以前一樣把持朝政。
大勢從他身邊流走,玩弄權術的時候感覺力不從心。
另一個無比擔心的人是裴寬。
自天寶元年以來,中書省的長吏中書令被改為右相,門下省的長吏侍中被改為左相。
李隆基再也沒有任第三宰相的念想。似乎在李隆基心中,右相與左相商議國事就已足夠。
裴寬雖然是正派,但宰相的位置他還沒干多久。
而花萼相輝樓二樓的角落里,尺帶珠丹、象雄王、吐谷渾小王等人,小腿都坐麻了。
他們只希望宴會早點結束,此時已經是下午。
一眾人各懷心思,而宴會也終于落幕。
離席的時候,李瑄還和李隆基坐在一起。
若非李瑄剛從隴右回來,他定邀請李瑄到興慶宮頑耍。
在監(jiān)禮官宣布宴散以后,眾臣使節(jié)行禮,李隆基從幕后離開。
尺帶珠丹這才如釋重負,他們在禁軍的“護衛(wèi)”下,前往為他們準備的院落。
又有不少大臣靠上來,向李瑄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