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外出種地的百姓,蹲在地頭歇息的時候,談論的都是李瑄的英雄事跡。
當初追隨李瑄的文人士子,都身居高位。無數(shù)文人因沒有去河隴而扼腕嘆息。
長安的龍首原靶場上,習武練箭比以往多數(shù)十倍。
平康坊的青樓內(nèi),李瑄的詩歌從《賞牡丹》、《江南春》、《憶江南》,到諸多邊塞曲,都成為最火熱的曲目。
青樓的妓女若不會彈奏李瑄的名曲,價格要低一倍,若因此技藝精湛,價格則翻數(shù)倍。
曾經(jīng)李瑄去過的酒肆、茶肆,哪怕是李瑄沒出名前,都日進斗金。
據(jù)說李瑄喜歡穿圓領袍的樣式,都供不應求。
還有一些長安士庶,想跨越千山萬水,一觀黃河的源頭,寫出詩篇。
李瑄未婚配,連公主都希望將自己的女兒嫁給李瑄。
無數(shù)權貴想要提親,希望自己的女兒可以成為郡王妃,以此得榮華富貴。
當今李適之一脈,是唯一可以與楊氏抗衡的家族,跟天水王攀上關系,就不必害怕楊氏的算計。
宋國公府。
“父親、祖父,今七郎憑功封天水王,你們?nèi)掠兄?,可以安息了?!?/p>
李適之在李象、李承乾的靈位前祭拜,老淚縱橫,哽咽失聲。
李適之是李象老而彌堅時生下的幼子,他七八歲的時候,李象就離開人世。
那個時候,李適之家族正式破落。
好在武則天殺李姓宗室殺得太多。
在神龍政變后,為提升皇室的影響力,朝廷開始優(yōu)渥提拔太宗皇帝的后代,在這種背景下,李適之登上政治的舞臺。
李適之性情疏狂,甚至有時候沒有絲毫心機,通俗的講就是“愚蠢”。
但李適之治理地方,以強干、務實而著稱,他不貪污受賄,政治寬和,使百姓和下屬愛戴。
一連任職十來個地方,李適之有口皆碑。
開元二十四年,李隆基鑒于谷水、洛水年年泛濫,耗費民力,遂命李適之修筑堤防。當時任河南尹的李適之動用內(nèi)庫錢財,修筑上陽、積翠、月陂三大堤防,成功抵御谷洛水患。
李隆基龍心大悅,為李適之勒石記功,并讓永王李璘書寫碑文,令前太子李瑛題寫碑額。
從這里起,李適之就有入相之勢。
幽州節(jié)度使的戎馬生涯,立下邊功。
當李隆基將李適之調(diào)往朝廷的時候,雖未立即拜相,但入相之勢更為明顯,其他宰相候選人皆不如李適之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