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何嘗不知道如此呢?周朝因好樂而亡,殷鑒不遠,如果任由這樣下去,怕又有悲劇出現?!?/p>
李瑄不想放過豪強,但劉晏說得有道理,在他沒有掌權之前,不能將豪強的路封死。
“豪強是國家的得利者,一般情況下,他們很難去造反。”
劉晏向李瑄說道。
“他們是不會造反。但百姓造反,和他們有直接的關系!”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fā)。
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都是一些活不下去的百姓。
但凡每天有一口糧食果腹,誰會冒著被殺頭的風險?
“大夫xiong懷天下,屬下自愧不如。但我還是請大夫考慮一下,而非直接拿下豪強的族長?!?/p>
劉晏知道李瑄說得不錯。
富貴與家族榮辱結合起來,形成一面大網,網住蕓蕓眾生。
因為豪強和大族,甚至士族,都有聯姻關系。
這個時代信奉儒學士人很多,他們往往有風骨,不會干那樣事情。
但大部份人選擇隨波逐流,被奢靡的風氣蒙蔽雙眼。
“劉判官說得對,最起碼在與吐蕃大戰(zhàn)的關鍵時刻,要給他們一次機會。”
李瑄最終采納劉晏的建議。
他讓劉晏傳喚在湟水城的豪強族長到節(jié)度使府衙。
對李瑄來說,現在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他入相的布置,就與豪強有關。
但在入相的過程中,不去徹底激怒豪強,讓他有時間完成布置。
或許劉晏說得不錯,松開一下,讓豪強喘口氣,較為穩(wěn)妥的過度,以免出現難以預料的事情。
豪強族長得知李瑄召見,懷著忐忑地心情,來到節(jié)度使府衙。
這種大事,他們不想面見李瑄這個屠夫,但不親自來,又怕李瑄怪罪沒有誠意,只能咬牙前來。
豪強都知道李帥調離河隴資源,準備與吐蕃大戰(zhàn)。
以前他們希望李瑄戰(zhàn)死在沙場,或者敗給吐蕃,被圣人調走。
但一系列大戰(zhàn)后,豪強們放棄這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