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只是加速盛唐的崩潰。沒有安祿山造反,盛唐也會一去不復(fù)返,直至滅亡。
兩人一個坐車,一個乘馬,同回平康坊。
一前一后,同一條路,卻也形同陌路。
“父親,七郎又升官了……”
李瑄兄弟幾個一回到宋國公府,李瑯就迫不及待地向李適之說道。
他們幾個兄長因弟弟為榮。
起初,李適之罷相,他們失去宰相兒子的身份。
可沒過多久,他們就被圣人升官,宋國公府,較之以往更加尊貴。
七郎手握近三十萬大軍,深受圣人寵信,將來拜相是板上釘釘?shù)氖虑椤?/p>
“七郎還有什么可以升任的?”
李適之的腦子一時沒有轉(zhuǎn)過彎。
“圣人將河?xùn)|、朔方的兵權(quán),黃河轉(zhuǎn)運大使、河朔押蕃使、三受降城絹馬互市使都交給七郎。”
李瑯搶著說道。
“還可以這樣嗎?”
李適之震驚不已。以前當(dāng)過節(jié)度使的李適之,知道此舉意味著什么。
只要李瑄想,就有讓天下動亂的能力。
同時,李適之產(chǎn)生憂心。
在儀門聊了一會后,他讓兒子們各忙各的,將李瑄單獨叫到前廳。
“七郎,這么多兵馬,能一直掌握嗎?王將軍曾是圣人干兒子,但結(jié)局卻是令人寒心。在之前,圣人對王將軍無比信任?!?/p>
在前廳坐下后,讓奴婢離開,李適之鄭重地詢問李瑄。
在家養(yǎng)老以后,李適之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朝廷局勢,比身在相位的時候更有真知灼見。
“父親放心,孩兒的目的是拜相。掌握四鎮(zhèn)兵權(quán)時我有分寸,圣人不會猜忌我。”
李瑄讓李適之放寬心。
歷史上的安祿山照樣掌控二十萬大軍六七年,直至造反。
只要能給李隆基哄開心,都不是問題。
而且李瑄也有自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