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嗣恭召集數(shù)千民夫,將馬城河引水至番禾縣,澤被那一帶的農田。
路嗣恭很佩服李瑄改革的農具、水車,使百姓從耕地到灌溉上,都省了很大的力氣。
許多武威百姓得知新農具是李瑄發(fā)明,在各縣勒石立碑,記錄李瑄的恩德。
有好的政治環(huán)境,才有好的經(jīng)商條件。
胡人都把“姑臧城”,稱為“涼州城”,當這座城池的名聲傳開后,使胡人紛紛駐足。
即便去長安的胡人,也會在涼州城歇腳一番。
這也使商人們瞅準時機,將更多茶樓酒肆建立,帶動繁榮。
當然,武威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進。
李瑄希望姑臧城的百姓豐衣足食,而不是靠收取商人的賦稅,讓官府富足。
等以后棉花種子到來后,李瑄會率先在武威郡、西平郡、九曲郡種植。
他還寫信給豐安軍使王思禮,希望能從豐安軍弄一批西瓜種子到武威。
試試西瓜在武威如何。
雖然那西瓜在后世人眼中很糟糕,但這個時代的人,連李隆基都對西瓜很滿足。
認為西瓜是夏日解暑之物,將西瓜當做貴重物,賞賜給長安的權貴。
李瑄在安思順、路嗣恭、楊綰和顏真卿的陪同下,進入姑臧城中。
車水馬龍的行人,鱗次櫛比的商鋪,李瑄明顯感覺到相比于上次更繁華。
而李瑄率領神策衛(wèi)行走在街道上,也吸引無數(shù)人的目光。
顯眼的明光鎧甲,神策衛(wèi)雖沒有佩戴護面,但騎在高頭大馬上,每一個都威武不凡。
以前的姑臧城,可沒有這陣仗。
有的人認出,神策衛(wèi)拱衛(wèi)在中間的,正是河西、隴右節(jié)度使李瑄。
雖然離開河西一年,但百姓們對懲奸除惡的李瑄印象深刻。
沒有李瑄,武威郡就不會如今天一樣。
在口口相傳下,周圍的人很快就知道李瑄回到河西,紛紛來到街道上觀看,皆歡呼雷動,喝彩鼓掌。
李瑄在馬上微微向周圍百姓揮手,不是他享受這種歡呼,而是從歡呼中看到沉甸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