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問過后,康甲宏不太懂。
他又形容一下,康甲宏才清楚。
棉花就是疊花。
這個時代,西域已經(jīng)有棉花產(chǎn)的布匹,叫做“疊布”。
但由于稀少,并未廣泛。疊布的品質(zhì),和大唐的絲綢無法相比。
但在李瑄看來,棉花初步種植后,哪怕不生產(chǎn)疊布,以棉衣和棉被為主。
等數(shù)量足夠多的時候,再生產(chǎn)棉布,為平民百姓普及。
“既然知道棉花,希望你能聯(lián)系其他商人,從大食運送一些棉花種子到湟水城和姑臧城。我們會用絲綢換取。只要你們能運過來,我保證商人會賺取比絲綢貴三倍的利潤,只限一年時間,來者不拒?!?/p>
李瑄又向康甲宏說道。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正常情況下,這樣做是血虧無比的,沒有商人會這樣干。
但李瑄作為武威郡和西平郡的長吏,代表兩地購買大量棉花種子,以求在短時間內(nèi)大范圍種植棉花。
武威郡富庶,能出得起這樣的價格。
等李瑄攻克九曲青海后,河湟、寧塞郡的黃河以南,包括九曲、青海,都由大片耕地,可以用來種植棉花。
如果棉花能在短時間能開滿河隴,十幾年內(nèi)開滿中原,將是一件大功德。
“元帥所言當(dāng)真。”
他認(rèn)識有不少去大食的商人,那里有許多棉花種子。
如果能將棉花成車成車的運來,將來就賺大了。
“我堂堂大唐邊軍主帥,自然一諾千金?!?/p>
李瑄鄭重地點頭。
“待小人回去就對認(rèn)識的商盟宣揚,必然有許多商盟愿意做這樣的事情?!?/p>
康甲宏趕緊向李瑄保證道。
“這樣,我會寫一封信件給你,其他胡商若是不信,讓他們看一看我的信件?!?/p>
隨后,李瑄寫一封收棉花種子的信件,蓋上印章。
康甲宏拿著李瑄的信件,向李瑄拜別。
“這件事情,先生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