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因為李瑄,李隆基的心結(jié)一下解開。
他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知道建立思子臺對身前和身后,都有巨大好處。
“臣遵旨!”
“臣遵旨!”
李瑄和剛升任將作監(jiān)不久的李岫一起領(lǐng)命。
很明顯,李瑄思子臺監(jiān)使的職位就是掛職的,為了標榜李瑄對思子臺建設(shè)的重要性。
真正的工作,由將作監(jiān)去做,完成得好,連李瑄一起夸獎。做得不好,也不會訓斥李瑄。
因為李瑄那時一定在邊疆。
思子臺監(jiān)使,是一個臨時的使職,等思子臺完成后,就會撤除。
“退朝!”
當監(jiān)禮官的聲音響起后,諸臣才反應(yīng)過來。
李瑄連這樣的密事都能與李隆基討論,圣人對李瑄的信任,差不多跟高力士一樣了。
臣子們望著李瑄,感覺到李瑄的城府極深,不似少年。
李林甫則如芒在背。
縱使他口有蜜,腹有劍,縱使他有羅鉗吉網(wǎng),面對李瑄也束手無策。
“暫時扳不倒你,就先把你的黨羽全部剪除,我一定把火勢蔓延到李適之身上,讓你感覺到炙熱?!?/p>
李林甫在心中暗暗想道。
退朝的時候,韋堅想借機跟李瑄說些什么,李瑄卻以圣人有詔推脫。
李隆基確實召他和安祿山入偏殿,讓高力士作陪,二人認識一番。
這一幕李瑄很熟悉。
歷史上拿下石堡城的哥舒翰,被李隆基這樣安排一番。
當時,安祿山也想和哥舒翰結(jié)識,就說:“我母親是突厥人,父親是胡人;您父親是突厥人,母親是胡人。血脈如此親近,以后要更親近一些。”
但哥舒翰可能是《春秋》讀多了,想要賣弄一些典故,回道:“諺言‘狐向窟嗥,不祥’,以忘本也。兄既見愛,敢不盡心?!?/p>
用的是“狐死首丘”的“反向”典故,意指追溯同源頭,思念家鄉(xiāng),不忘根本。
但安祿山明顯沒有會意,以為哥舒翰譏諷他為雜胡,大罵哥舒翰:“突厥種爾敢。”
這使得哥舒翰差點要與安祿山真男人大戰(zhàn),幸好有高力士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