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單接過軍文后,向李瑄拜離,他需要盡早將奏書整理出來。
待劉單離開,李瑄才打開李適之寄過來的信件。
信中告訴李瑄,家中一切安好,雖然兄妹思念,但理解李瑄守邊的辛苦。
在李適之寫這封信的時候,還不知道李瑄要出征青海。
現(xiàn)在知道了,心中一定會擔(dān)心。
李瑄當(dāng)即寫一封書信,向家中報平安。
同時,李瑄向李適之寄送兩首詩。
一首為贈送南霽云的詩《贈南八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這是李瑄在夜間劫營后,送給南霽云的詩,表達(dá)南霽云的武勇。
另一首是歷史上李賀的《雁門太守行》。
李瑄將其詩名改為《河隴曲》,專門描繪漓水之戰(zhàn)。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講的是守衛(wèi)平夷守捉城和安鄉(xiāng)城。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講的是將士們?nèi)找箍鄳?zhàn)。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講的是河西的援軍到來,拉長戰(zhàn)線,情景交融。
用易水代替湟水,讓人想起“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更顯得悲壯。
這首詩對李瑄來說,最關(guān)鍵的地方,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因為李隆基最喜歡聽這樣的話。
李隆基高興和信任,李瑄才會安全。
所以李瑄從來不抄襲消極,嘲諷皇帝、朝廷的詩,除非有一日無所畏懼。
事實證明,一首詩,確實能改變?nèi)说目捶ā?/p>
李隆基若是看到李瑄寫給南霽云的詩,一定會知道隴右軍中,還有一個叫南霽云的將領(lǐng)。
李瑄昨天將《河隴曲》交給高適、岑參觀看的時候,讓二人非常震撼。
這么多名詞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凝重悲壯的意象。又用六個表示顏色的字去渲染,使情景更加鮮明。
李瑄忽悠他們,之所以現(xiàn)在才寫出漓水之戰(zhàn)的詩歌,是因為一直在煉字煉句,所以才有這篇《河隴曲》。
高適、岑參也在這兩次戰(zhàn)斗中寫不少詩,但即便最有立意的,也比此詩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