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大概有多少吐蕃守軍?”
李瑄向廖崢嶸問道。
“無法探明,東西各有一個軍營,我看到的最少一兩千人?!?/p>
廖崢嶸向李瑄回答道。
“拯蹈救溺,哪怕是大雨紛飛,也不可耽擱。我會點(diǎn)精騎兩千,一人三馬,突襲青海以西?!?/p>
李瑄決定親自去完成突襲。
他有大雪中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認(rèn)為在此時突襲,吐蕃一定反應(yīng)不過來。
“崢嶸,吐蕃在青海東部建城的位置,你在地圖上指出來?!?/p>
李瑄帶廖崢嶸到一份青海地圖前。
當(dāng)廖崢嶸指那個位置后,李瑄看到是青海旁邊,苦拔海的東面,確實離唐境不足百里。
但苦拔海前方有吐蕃的烽火,戍堡,專門監(jiān)視唐軍的動向。
李瑄沉靜片刻,想到一條行軍路線。
他會從威戎軍一帶繞路,從祁連山的孔道中穿過去,直襲吐蕃青海東部。
這樣可以避開吐蕃探馬。
等完成突襲,再從正面離開。
吐蕃來不及調(diào)兵遣將。即便吐蕃騎兵追來,李瑄也已經(jīng)跨入唐境,他們一定不敢深入唐境追擊。
隨后,李瑄向劉晏等僚屬交待一下。
劉晏、高適、岑參等也認(rèn)為該出兵,將唐民救回來,這是他們邊軍的職責(zé)。
只是不建議李瑄親自帶兵去,派王難得這樣的猛將即可。
但李瑄堅持要自己帶兵,他自己更放心。
不過此次,李瑄會帶著王難得、車神塞、南霽云、辛云京等猛將。
兩千精騎,他們四個人各領(lǐng)五百,以求快速突破敵軍。
除此之外,李瑄只帶著高適、岑參和兩名典軍。
李瑄沒有耽擱,當(dāng)天就到軍營中點(diǎn)兩千精騎。
因為是李瑄親自領(lǐng)兵,出于對李瑄的崇拜,士兵們不畏酷寒,紛紛響應(yīng)。
每個人都穿著厚厚的棉衣,披明光甲,面部用布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