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一探馬飛入軍城,向李瑄稟告軍情。
“啟稟將軍,在賀蘭山南麓一帶,發(fā)現大部突厥輕騎,數以萬計。他們的目標應該是峽石通道。”
探馬向李瑄稟告。
“看來突厥左廂諸部已經知道我大唐的動向。他們威逼過來,是想趁我軍渡過黃河立足未穩(wěn)時出擊?!?/p>
李瑄沉思后,知道突厥左廂諸部的目的。
靈武一帶,本就是胡漢雜居之地,朔方軍動員十余郡,將各地的糧草、輜重,運送到鳴沙渡,瞞不過突厥人的探子。
而且朔方軍中,胡人沒有七千,也有五千。其中還有超過半數都是突厥人。
他們不可能都與大唐齊心。
雖然他們不知道具體的進攻時間,但從鳴沙渡兵馬聚集的數量,可猜測一二。
如果唐軍匯聚在一起,列陣前行,突厥諸部機會就不大了。
反之,在唐軍渡河的時候進攻,是突厥最好的機會。
當然,唐軍可以繞道境內過河,但那會影響戰(zhàn)機,出現變故。
突厥明顯是想與唐軍一戰(zhàn),讓唐軍知難而退。
峽石(今青銅峽)通道,是鳴沙渡出塞的唯一出路。
由于具有黃河天險,唐軍沒必要把守。
而且峽石空地太大,很難守住。
“我軍本可從黃河外過,現不得不從黃河內行進?!?/p>
王思禮聽到這個匯報后,向李瑄說道。
“突厥守著鳴沙渡到豐安的渡口,似乎是逼迫我軍主力南下渡河,消耗我軍士氣?!?/p>
李瑄向眾將說道。
這一段黃河的渡口,包括豐安軍的渡口,都會被突厥監(jiān)視。
一旦唐軍渡河,他們很快就會派輕騎而來。
數萬兵馬,以及相應鎧甲、兵器想全部過河,需數日時間。
唐軍本是滅突厥而來,主動出擊,士氣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