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年間,因為糧食緊張,李隆基先后五次“移都就食”,在洛陽執(zhí)政近十年。
每一次大規(guī)模遷移,都伴隨著十余萬禁軍,數(shù)以萬計的宮人,無數(shù)官吏和官吏的家屬、權(quán)貴們的家屬。
不僅勞民傷財,還對沿途百姓和地方的損害極大。
華夏經(jīng)濟重心,已經(jīng)開始向南方轉(zhuǎn)移,盛世極致的情況下,關(guān)中沃野還是顯得太小。
無法評價定都長安是對是錯,畢竟長安是四塞之地,易守難攻。
這日清晨,裴晃、裴胄叔侄就來找李瑄。
“七郎,聽說你得到圣人的冊封,要前往塞外當(dāng)一軍副將。你的理想是成為將軍,這么快就要完成了。唉,我父親拿我跟你比較,但我什么都做不好?!?/p>
李瑄一行,騎馬出平康坊后向東北,從長安東北角的通化門出。
路上,裴晃向李瑄說。
最好的朋友,將離他而去建功立業(yè)。想到自己貪玩成性,有些迷茫。
“以前我年少無大志,現(xiàn)在我收回以前的話。我是太宗皇帝的后代,若只為將領(lǐng),便是恥辱?!?/p>
李瑄眼中充滿堅定。從軍北方,只是他的
廣運潭
雖距離盛會所在地還有一定距離,但是在路上,已經(jīng)人頭攢動。
李瑄三人不得不躍馬于路邊原野之上。
長樂坡的位置,在長安城東九里。
上午辰時三刻的時候,李瑄和裴晃、裴胄,來到長樂坡。
晴空萬里,潭水與青天相映襯,煙波浩渺,映著水光。
長安城中和長安周邊鄉(xiāng)里的百姓,如過節(jié)一樣匯聚在這里。
潭水周圍已經(jīng)被人山人海占據(jù),別說騎馬,就是人都很難擠進去。
潭西有些位置不擁擠,但是被奴仆圈住,一看就是達(dá)官貴人占據(jù)的地盤,百姓們不敢招惹。
大唐階級分明,賤民與良民有巨大的差距。
良民中,貴族與普通百姓也如隔天淵。
潭東也沒有位置。
望春樓前,更是被羽林軍圍住。
李瑄依稀能看到望春樓上模糊的身影,那是李隆基與文武大臣,他們正在談笑觀禮…
“來晚了……”
潭水離得太遠(yuǎn),根本看不清。
只看看到寬闊的的潭水上,百舸張帆,隨波逐流的一幕。
還有那羯鼓喧天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