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右相,我父親已經(jīng)喝醉,不能再與右相相見,還望海涵?!?/p>
在數(shù)十名家奴的擁簇下,李林甫昂首挺xiong,立在左相府門口,他旁邊還有一人,李瑄熟悉。
李林甫最有見解的兒子,李岫。
以前只是遠(yuǎn)遠(yuǎn)見到李林甫,這是李瑄
大勝
翌日,興慶殿上,兩省對班。
“啟稟陛下,臣有事要奏?!?/p>
今日還未討論日常事宜,朝會一開始,李適之就執(zhí)笏出列,并擬訂表文,呈上皇帝。
知內(nèi)侍省事的高力士下陛,接過奏折,呈奏李隆基。
在此期間,群臣面色各異。
有消息靈通者,明白是怎么回事。
他們不約而同地看向刑部尚書兼京兆尹蕭炅。
自中樞搬到興慶宮后,許多大臣都住在平康坊,以便早朝。他們也知道李林甫昨日吃李適之的閉門羹。
而李林甫看似鎮(zhèn)定自若,實(shí)際上心中對蕭炅強(qiáng)烈不滿。
短短幾年,蕭炅分別在朝堂、邊疆、河南府,犯下三次大過,皆被他保下來。
去年的時(shí)候,刑部尚書李適之拜相,是以刑部尚書空缺。
李隆基問李林甫合適的人選,李林甫向皇帝推薦蕭炅為刑部尚書,皇帝還問一句:蕭炅行不行,是不是的蕭嵩一樣,徒有虛表?
他信誓旦旦地保證蕭炅精通《開元律》,可以勝任。
本來京兆尹這個(gè)官職,也不屬于蕭炅。
李隆基中意的是被貶到豫章郡的韓朝宗。
李林甫知道韓朝宗與李適之親密,且京兆尹是十分重要的位置,以韓朝宗未歸長安為由,讓蕭炅先兼任京兆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