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自報身份,令他又驚又喜。
這是真正的權貴,加上大才子王維的光臨,茶肆蓬蓽生輝。
如果王維能回贈一首詩,傳出一段佳話,茶肆以后必生意興隆。
周圍的文人,也一片議論之聲,但更多的是嘀咕質疑。
李瑄這么年輕,寫詩一定不怎么樣,更多是賣弄。
李瑄是宰相的兒子,非宰相,一旦寫得平平無奇,會被當廢紙一樣丟棄,不可能借助王維流傳。
茶肆大堂的中央,管店騰開一張桌子,白紙展開,并吩咐侍女為李瑄研墨。
在此期間,李瑄沉住氣,一聲不吭,像是在思考詩文一樣。
“郎君請!”
墨磨好后,管店向李瑄請道。
“春雨貴如油,在朱雀天街,正好琢磨一首詩,今贈予王補闕,題名為《早春贈王補闕》?!?/p>
李瑄入座執(zhí)筆,說話的同時,寫下詩名。
他是用楷書寫字,但毛筆字寫得不好,題目剛寫下,周圍的人噓聲一片。
文人們心中無不鄙夷,這么差的字,能寫出詩嗎?
但顧及李瑄的身份,不敢大聲指責。
王維則頗具興致,精通書法的他看出李瑄落筆的時候,把心神沉浸在點畫之中,非常認真,沒有一絲敷衍。
如果肯勤學苦練,將來一定不差,李瑄還年輕。
李瑄知道自己的字還不成熟,明白觀者在心中嘲笑他。
但他一絲不茍,專心致志地將后世韓愈的驚世名篇寫出。
在李瑄看來,此詩正應其景。
王維是“文壇領袖”,交友廣泛,如果詩能得到他的認可,他必然可在文壇揚名。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李瑄一句寫完,周邊的文人不自覺地讀了起來。
只是開頭的七個字,驚艷所有人。
把窗外朱雀街上的小雨,比做酥油,靈巧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