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一開始,李瑄最先手持冊子出列。
“卿辛苦了?!?/p>
李隆基已經知曉李瑄提前歸來的原因。他認為李瑄在臨海、余姚兩郡,干得十分漂亮。
李瑄把一切都抗下來,豪強們恨的是李瑄。
因此李隆基不打算此時對李瑄加官進爵,還會罷免李瑄江南東道采訪處置使的職位,以免刺激天下豪強、大族。
高力士將冊子呈給李隆基。
在李隆基觀看冊子的時候,群臣看著李瑄,表情各異。
一趟江南行,讓諸臣對李瑄刮目相看。
他們好奇李適之為何沒有阻止李瑄,任由其胡來?
唯有李林甫明白李瑄因此更受圣人的信任。
位列正三品的時間,不會太慢。
不過李林甫期待李瑄成為上將,這樣他就又有機會對付這對父子。
“臨???、余姚郡,總計也就十三萬戶良家,豪強們除了良田,竟能搜刮出如此多財物。其他地方的豪強,會不會也是這樣?”
看到李瑄獻上的金銀財寶絹錢數(shù)量,李隆基心中一驚。
他更覺得李瑄殺得沒錯。
這些財寶錢絹即便放在國庫,也夠他揮霍一段時間。
李隆基甚至生出一種以后缺錢,去打豪強主意的想法。
“因海賊吳令光的原因,才催生兩郡蠹蟲。地方大族整體還是有規(guī)矩的,否則也不會有如今的盛世?!?/p>
當圣人問話,沒有人回應的時候,作為首席宰相的李林甫,必然要站出來接話。
“左千牛衛(wèi)將軍以為呢?”李隆基看向李瑄問道。
“右相所言甚是。臣從長安到洛陽,再到滁州,一路下江南??吹藉\繡山河,車馬不絕于路;看到閭閻相望,桑麻蔽野。臣相信還是遵紀守法的地方望族更多。”
李瑄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說掃興的話。
即便不認可李林甫所說。
自古以來,盛世是士族的盛世,農民只能吃飽飯,僅此而已。
那些鯉魚跳龍門者,只是少數(shù)。三代農民良家,或許才能培養(yǎng)一個真正的讀書人。讀書人進士及第,還要幾代才能成為士族。
但不能否認開元盛世的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