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城池,繁華程度除了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沒有能比得上的。
特別是涼州城,不比君士坦丁堡差。
到了長安府,她見過林立的工廠,得知里面生產(chǎn)許多意想不到的物品。
如此地大物博的大唐,羅馬帝國該如何爭斗?
從咸陽開始,她的馬車平穩(wěn),沒有一點顛簸。
下車休息時,她發(fā)現(xiàn)前方是一眼看不到頭的水泥路。
聽侍女說,大唐已將水泥路鋪設(shè)到數(shù)百里外的洛陽。
那是大唐除長安外,另外一個都城。
天可汗依舊未寵幸她,讓伊琳娜更加害怕。
異國他鄉(xiāng)的孤獨油然而生,蒼穹變得陌生;連月亮星辰,似乎都帶著疏離的寒意。
唯一能感受到的是,這位與羅馬傳言不符的天可汗,是仁義的君王。
她不明白,既然是仁德君王,為什么會征天伐地,侵略他國呢?
侍女們解釋,天可汗是為百姓過得更好。
天可汗是天下共主,大唐征服的地方,消滅殘暴,打壓貴族,分發(fā)耕地,百姓生活都會越來越好。
伊琳娜無言以對!
天可汗的仁德,也是伊琳娜僅有的安慰。
她希望在這座長安城中,能改變命運。
首席宰相李泌,率領(lǐng)文武百官,迎接天可汗回京。
其中還包括退休的宰相劉晏、楊綰、裴遵慶、顏真卿等人。
李峴與李瑄陰陽兩隔,他又生起難過。
王昌齡、岑參這兩位大詩人也相繼離開人世,沒能挺到李瑄歸來。
李瑄冊封的大將、上將、中將,已經(jīng)有數(shù)十位魂歸九泉。
李瑄的父親李適之,身體越來越差,前段時間還大病一場,經(jīng)過大醫(yī)王冰調(diào)理后,身體暫時康復(fù)。
所以李瑄沒有在甘肅省、陜西省過多停歇,直接回到長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