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崢嶸退去。
他們一直對回紇、吐蕃有防備,在部落中安插有不少探子。
李瑄的威名就是一張名片,表面上依附回紇的小部落,實際上愿意為李瑄效力。
是以,磨延啜調(diào)兵遣將的事情,李瑄這么快就得到。
“我與磨延啜有隙,現(xiàn)回紇盡擁匈奴故地,他一定想趁火打劫,取我項上人頭?!?/p>
李瑄向李泌和李峴說道。
相比于吐蕃,李瑄覺得回紇是較難對付的。
回紇經(jīng)過十年擴張,吞并草原的部落,養(yǎng)出一支精銳之師。
他們更容易到達西域和河西走廊。
而吐蕃被李瑄埋下尺帶珠丹這顆釘子。
等尺帶珠丹回去,瑪祥·仲巴杰會還權(quán)嗎?
肯定不會!
掌權(quán)九年,一見老贊普就還權(quán),是反人性行為。
就算吐蕃內(nèi)部暫時統(tǒng)一意見,興師北上,也得最少三個月準備。
然后再用三個月時間,從邏些翻越巴顏喀拉山。
那時已經(jīng)快到冬天了。
“可否先派使者穩(wěn)住回紇,待我們掃滅叛亂,再應對回紇之事。”
李峴不懼回紇,擔心再開辟戰(zhàn)場,對他們不利。
兵力只是其次,糧草壓力太大。
回紇一直是大唐的附屬,但北方草原沒有禮義廉恥,見利忘義的事情屢見不鮮。
“本王早已計劃好去應對回紇!”
“河西有李將軍和郭將軍,連帶河西諸胡,一共六萬余卒,可令他們提前做好準備?!?/p>
“令葛邏祿汗國聯(lián)合沙陀、突騎施諸部,進攻回紇西面。”
“朔方、太原一帶,還有一萬多兵馬,再讓附屬鐵勒、突厥諸部派遣輕騎進入回紇境內(nèi),攻擊附屬回紇的部落?!?/p>
李瑄向李峴和李泌指出自己的戰(zhàn)術(shù)。
“縱有精兵、良將,兵敗之險,依然存在。秦王不在,以河西軍、葛邏祿突騎施諸部聯(lián)軍與回紇對戰(zhàn),五五之數(sh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