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后世的價值觀,只要他變革完成,哪怕是極小一部分,他都是永垂不朽的。
人們鄙夷背叛者,是以為這是盛世。
但也不想想李氏的江山也是背叛中得來的。
他不可能因為世人以為的錯,而不去做。
安祿山的引子已經(jīng)爆發(fā)。
他不能看天下大殘再出手。不能再隔岸觀火,收漁翁之利。
他要以最小的代價,結(jié)束叛亂。
“你……你說是說朕辜負天下?”
李隆基代入情感,不敢置信,指著李瑄說道。
他雖有過錯,五十年來勵精圖治,不能容忍李瑄一句話就將他全部否定。
辜負天下蒼生,這么大的帽子,誰能忍受呢?
那盛世的主旋律,是他彈奏;那詩詞的風(fēng)華,由他提倡。
他繼位的前幾年有多節(jié)儉,他自己最感同身受。
“民間有《神童雞詩》,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能令金距期勝負,白羅繡衫隨軟輿。父死長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喪,因為圣人喜歡斗雞,因而斗雞的賈昌得到寵信……窺一斑而見全豹,類似的民謠數(shù)不勝數(shù),但圣人卻聽不見,只知道聽盛唐氣象。朝廷之中,杜琎、李峴、趙奉章這種忠臣義士不受重用;反而楊國忠、吉溫這樣的人能飛揚跋扈。圣人在十年來參加過幾次朝政?地方官吏的任免,奸臣可以輕易把持??抠V賂得到太守、縣令的人,能愛戴百姓嗎?他們一定會百姓身上得到更多民脂民膏,他們與豪強狼狽為奸,吞并郡縣的土地?!?/p>
“當(dāng)天下間都是農(nóng)奴,百姓再無耕地的時候。便是百姓揭竿而起的時候。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會將大唐推翻碾碎。”
“圣人不食人間煙火,住在瓊樓玉宇間,哪懂得人間的疾苦?”
“天子者,民之表也。當(dāng)以民為天,而非視自己為天。太宗皇帝都說過,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p>
“關(guān)中兩個多月大雨,圣人不敢登樓看一眼,是怕見到什么?楊國忠強征士兵遠赴南詔,咸陽橋上的哭聲,圣人可聽到?圣人只能聞到朱門中的酒肉香味;聽到梨園弟子的奏樂;看貴妃娘娘的《霓裳羽衣舞》……”
李瑄用事實告訴李隆基他為什么會愧對天下。
“這是荒謬的話,危言聳聽!”
李隆基矢口否認,他不想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
“圣人今至馬嵬驛,應(yīng)該知道臣并非危言。臣敢問圣人,你總說安祿山和臣是你的左膀右臂,但安祿山有什么樣的功績,敢于我相提并論?土護真水的失敗,換做任何一個將領(lǐng),你都會罷免他,可單單沒有追究安祿山的過錯。河隴、河朔、西域的將士,沒有一個心服口服?!?/p>
李瑄開始回過來質(zhì)問李隆基。
“安祿山已是叛賊,不要再提他了?!?/p>
李隆基似乎是不想提安祿山,這也是一種遮掩。
一個邊帥,在同一個地方任職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