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蜀地出生,一生之中,要問最鐘情的地方。
不是出生地,更不是他可望而不可求的長安,而是金陵。
李白一生多次漫游金陵,其跨度長達近四十年。
后世流傳的詩歌中,僅在金陵寫下的就有一百多首,占據(jù)總篇幅的十分之一。
在這有山有水的地方,鐘靈毓秀。
相比于北國風光,還有著江南水鄉(xiāng),鶯歌燕舞。
李白曾有詩“堂上三千珠履客,甕中百斛金陵春”。
對愛酒的李白來說,金陵春酒,也一直使他懷念。
雖然李白現(xiàn)在歸于平靜,但從早年的詩能看出來,喝著美酒,看著佳人,縱使謫仙人也會流連忘返。
在近些年來,李白多來往于宣城和金陵之間。
曾經(jīng)“賜金放還”謫仙人,曾經(jīng)“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意氣,也早已不存在。
這個時代無法將詩歌變現(xiàn)為錢財,花甲之年的李白多依人為生,沒有年輕時期的富貴。
李瑄在詩中多次提到李白。
官吏們幾乎都讀過李瑄所作的詩詞。
地方縣令因此時常資助李白,不至于讓一代大詩人連酒都喝不起。
只是這一時空的李白沒有被流放夜郎,沒有太過坎坷。
在草長鶯飛的季節(jié),李瑄金陵城東的石頭鎮(zhèn)登岸。
得知至尊到來,金陵令王源心領(lǐng)金陵官吏拜見。
和許多地方一樣,金陵百姓自發(fā)跑到石頭城,來瞻仰傳說中的君王。
與淮陰截然不同的風貌,消息不閉塞的區(qū)域,李瑄的聲威如日中天。
除賤為良,一改地方風氣。
實際上,李瑄在吳越一帶,一直有影響力。
那時他出海剿滅海賊吳令光,鏟除臨海等郡豪強,已有盛名。
在除賤為良前,這一帶的百姓,大多都知道北方有一個英雄,叫李瑄。
他東征西討,北戰(zhàn)南擊,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直接影響到商人的貿(mào)易。
他是最聲名顯赫的大詩人,是獨樹一幟的填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