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資產(chǎn),也因為李瑄改革,失去大部分。
這種怨氣一年一年的積累,使李俶等人悲憤。
但他們什么也做不了,甚至在夜晚連一個美夢都無法遇到,只能仰天長嘆。
他們選擇性地將憤怒發(fā)泄在楊玉環(huán)身上。
李林甫死了,楊國忠死了,五楊死了,安祿山死了,李隆基死了……
偏偏楊玉環(huán)還活著!
他們家的江山都是因為這些人失去,憑什么楊玉環(huán)還能活著?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廣平王深知儒家經(jīng)典,這句話你沒聽說過嗎?”
李瑄眼睛一瞪,非常不滿。
竟然敢在他面前提殉葬之事。
歷史是前進的!
他作為穿越者,可以不前進,但絕不能倒退。
人們都說,孔子夸贊。
現(xiàn)在國家內(nèi)外皆被掃除,李隆基的子孫,即便有再大的才華,也只能做一富家子弟。
李俶將李瑄的話傳到眾皇子而中,他們更加驚懼。
跪在李隆基的棺槨前,眼淚大滴大滴地往下落。
使來拜見李隆基的官吏,都不禁感慨先帝的兒子太孝順了。
文武官吏一個個按約進入興慶宮,進行拜祭。
興慶宮外,也有老人緬懷昔日,在勤政務本樓下拜禮。
李瑄包容,并沒有令人驅(qū)趕。
人都美好的回憶。
開元初期中期,政治清明,受益的百姓太多了。
第七日,開始進行大祭。
李瑄領文武百官、王公貴族,觀看祭祀禮儀后,將李隆基的棺槨密封好,停在躍龍殿中。
至此,李隆基的祭祀暫時告一段落。
待七個月以后,運往泰陵大葬。
李隆基死后第七天。
他曾經(jīng)的老對頭,尺帶珠丹終于病逝。
兩“入”長安的尺帶珠丹能活這么久,也算心態(tài)不錯。
臨終前,他囑咐赤松德贊,向李瑄上書,請求歸葬于雪域高原,昔日邏些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