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們怎么會不努力呢?
只要有一點奇思妙想,都會拿到工匠司。
地方上的匠人,可以稟告地方官吏,由地方官吏上呈。
發(fā)掘“工匠”,如果工匠封爵,也視為地方官吏升遷的依據(jù)。
再不濟,地方官府也得給這些匠人盤纏,讓他們來長安試一試。
“朕已知曉。待朕去工匠司時,一并觀看成就?!?/p>
李瑄回答道。
種下的種子開花結(jié)果,李瑄驚喜不已。
哪怕只是平常之物,甚至沒有絲毫用處,李瑄也會鼓勵其繼續(xù)發(fā)揮奇思妙想。
“啟奏陛下,自開元十九年以來,設立太公尚父廟,以周代軍師呂尚為主祭,漢代留侯張良為副祭,還有十位名將配享?!?/p>
“陛下西收河中,復波斯;北滅回紇;西南滅吐蕃;南撫南詔;北東滅渤海、室韋、靺鞨,降契丹、奚、鐵勒,又平定安賊叛亂,萬國朝拜……臣認為當前國家武備已足,當建立武廟,重新列周代以來的名將。主祭與副祭依舊,原十名將為十哲,再增六十四名將祭祀?!?/p>
顏真卿站出來,向李瑄上奏道。
文人想法很多。
大唐不應該只有文廟,還要有武廟。
原本的太公尚父廟中左列為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武鄉(xiāng)侯諸葛亮,唐衛(wèi)國公李靖,唐英國公李勣。
右列為漢留侯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楚令尹吳起,趙望諸君樂毅。
在這個時代,這十位是文臣武將心中最佩服的名將,所以為“武廟十哲”。
顏真卿想除了選一些古代的名將以外。
隨至尊“從龍之功”的將領(lǐng),也要挑選幾位,榜上有名。
當然,祭祀香火只有死了才能享受。
武廟可設七十二名,先加六十四名。逐漸增補……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武廟在華夏歷史上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和文化意義。
如文廟一般,歷代大臣都以進入文廟為殊榮。
精神的傳承,也尤為重要。
“侍中深得朕心,武廟之事,可以推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