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歷三四五四年,乾元元載的科舉,在八月開始,陸續(xù)進行。
今年是丁巳年,最重要的丁巳科,將于九月一日舉行。
于六月十日,李瑄令禮部侍郎韋見素出丁巳科的試卷,主題為除賤為良。
除賤為良是長久形態(tài),不是一朝一夕。
通過科舉挑選出能干之吏,任地方縣令,繼續(xù)為除賤為良保駕護航。
在除賤為良中,會落馬的縣令不在少數(shù)。
新的血液將補入地方。
郡縣治,則天下安。
武舉在九月十五日開始,為期半個月。
參與者有現(xiàn)役將士,與民間百姓,世家子弟。
除了武進士外,還有超過百名武舉人。
一旦被錄取,為中央軍校成為第一期軍官。
完成學習后,不必經(jīng)過兵部銓選,直接被任命為軍中的低級將領。
亦或者成為天策府的基層骨干。
在中央軍校中,忠君愛國的思想和軍事素質教育,與戰(zhàn)略戰(zhàn)術眼光、排兵布陣能力同樣重要。
在沒有戰(zhàn)事的歲月中,提拔的基礎,就是由皇帝親自上課的中央軍校畢業(yè)者。
現(xiàn)如今,軍中優(yōu)異的士卒,低中級將領,也會被選入中央軍校成為學生。
……
長安東南,藍田縣。
朝廷的詔書最先到達京畿之地。
聽說是當今天子親寫的詔令,不少百姓擁擠在告示墻前,有識字的人輕咳一聲,挺直腰板,緩緩誦讀。
“朕臨御天下,期四海升平……”
隨著誦讀者的聲音,聚集的百姓越來越多。
平民百姓頓時明白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除賤為良……”
對平民百姓來說,是喜極而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