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唐代的名人,許多原配夫人都無法長命。
在不愁吃穿的情況下,沒有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兒受到傷害。
李瑄知道他這條策令一直被詬病。
但正因為知道危害大,才頂著壓力,希望百姓能知曉輕重。
當然了,李瑄明白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百姓知書達理,吃穿不愁。
皇帝親自開口,如同天言,百姓們自然是信服的,一傳十,十傳百。
五月五日,李瑄返回至京兆府奉天縣的時候,一道來自柏海的軍文傳遞到李瑄手中。
是柏海都督南霽云的軍文。
他上奏有幾個吐蕃部落向大唐投誠,永久依附。
并帶來消息,吐蕃的舊貴族勢力與瑪祥·仲巴杰的戰(zhàn)斗已到白熱化。
瑪祥·仲巴杰想盡快鏟除舊貴族勢力,整合吐蕃為數(shù)不多的力量,對抗大唐。
即便已向大唐道歉上貢,但他依舊不放心。
舊貴族勢力打著解救老贊普、小贊普的口號,拉攏不滿瑪祥·仲巴杰的部落,一度人數(shù)占據(jù)優(yōu)勢。
前后十年,吐蕃由于貪心,葬送大好局勢。
自松贊干布整合雪域高原諸部落,建立吐蕃以來,強大的吐蕃王朝終于走向崩塌。
李瑄認為滅亡吐蕃的機會已至。
他令柏海都督府、青海都督府準備牛羊、糧食,在俘虜和投降大唐的吐蕃大論末·結(jié)桑東則布的指引下,進入雪域高原,直取邏些。
八月一日之前,直接出擊。
至于劍南,按兵不動。
一是因為來瑱率領(lǐng)的兵馬不適應(yīng)雪域高原的氣候。
二是因為蜀軍多布置在南詔一線,不宜調(diào)動。
滅吐蕃,兩個都督府,加上蘇毗、通頰、吐谷渾等附屬胡部足以。
大唐的柏海牧場和河源牧場,有足夠多的牛羊。
大軍入雪域高原行軍,以燉牛羊肉為主。
大量的騾馬、單峰駝,用以馱運馬的糧食、草料。
胡漢一共舉兵八萬,超過十二萬匹戰(zhàn)馬和駑馬、單峰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