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年間的變革不堅定,有他的責任。
如果他支持李瑄變法下去,會不會結果不一樣。
李隆基在來太極殿的路上,得到一份大唐月報。
直切要點,指出“眾里尋她千百度”,中的“她”為太平盛世。說從作此詞起,李瑄便開始謀劃登基事宜。
雖然“文章大膽”,但平民百姓讀了卻很舒服,因為李瑄當皇帝是為生民百姓,天下太平。
追謚,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jiān)、天策府,都錦衣衛(wèi)
李瑄向文武大臣表明即將要開啟以變革為主的時代后,暫未提起其他具體事宜。
今日是他登基大典,等明日正式上朝,任命新宰相后,再開始提出朝廷策令。
“今朕登基,天下當慶。十幾年來,朕與義父同心協(xié)力,如同親父,惜義父年邁,不勝朝廷實務,傳大位于朕,故當拜義父為圣文神武太上皇帝。望諸卿一如既往敬之。”
李瑄開始告訴群臣,對李隆基的安排。
太上皇帝,但前面加了“圣文神武”的尊號。
圣文神武是李隆基當皇帝時眾多尊號中最大的兩個。
李瑄將這兩個尊號放在太上皇帝前面,也算一片孝心。
“臣等拜見太上皇?!?/p>
文武百官起身向李隆基行禮。
他們雖不清楚李瑄所加封號的用意。但關于立太上皇帝的事宜上,文武大臣是無法插手的。
“眾卿平身。”
李隆基難以用喜悲來形容此時的心境。
李瑄這不孝賊子終究封他為太上皇。
但他清楚,這可能是文武百官對他最后一次拜禮。
今日以后,他將回到興慶宮中,難以踏出一步。
華清宮的溫泉,大明宮的蟬鳴,都會與他無緣。
看朝野的態(tài)度,李隆基不得不承認,他的時代過去,他再也沒有翻盤的可能了。
想要刺殺李瑄更是癡心妄想。
已經竊取皇位的李瑄,即便暴斃。文武百官也會扶持李瑄的兒子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