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壇前,只有李瑄和李隆基走過。
一排長長的腳印,一深一淺,格外清晰。
一種歷史的宿命感,在向祭壇上延伸。
“如果蒼天有眼,臣當問天!”
李瑄不為所動,挽著李隆基的手,開始登上祭壇。
他知道李隆基年紀大,在上第一個祭壇臺階的時候,還托他一把。
李隆基面對李瑄,產生自我懷疑。他不知是自己縱然李瑄,還是李瑄成就他,完成“指麾八荒定,懷柔萬國夷”的赫赫武功。
依舊是兩人攜手的腳印。
“咚……咚……”
這一刻,祭祀的鼓聲敲響。
隨后,伴隨著李瑄和李隆基登祭壇的步伐,編鐘、編磬、笙、簫等一起鳴奏。
悠揚、深沉的聲音,在兩儀殿前繚繞,節(jié)奏緩慢而穩(wěn)重。
祭天的音樂,恢宏大氣,又顯得莊嚴肅穆。
哪怕一些大臣不忿李瑄,也必須肅靜注視。
祭壇的最高處,已經擺好黃金、美酒、絲綢、精選食物等等。
李瑄和李隆基向蒼天一拜,開始在大樂聲中祈福。
祈福完畢,大樂停止,除了微風吹動黃旗,一片寧靜。
“昊天在上,后土在下。本王受天子所封,進位秦王,當輔佐天子,承天運,平叛亂,保社稷。希望蒼天庇佑,江山穩(wěn)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蒼天為鑒,大地為證,如有違背,人神共誅!”
李瑄在祭壇立誓為秦王,他單手舉天,聲音鏗鏘有力。
很精妙的話,讓一些文人官吏共鳴。
但許多人不信李瑄的話,畢竟李瑄的經典語錄太多了,什么“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現在卻大逆不道,將皇帝淪為陪襯。
與李隆基一起走下祭壇后,開始大典之宴。
宴會在兩儀殿后的甘露殿,大戰(zhàn)在即,一切從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