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暫時沒有一絲一毫撼動李瑄的可能性。
在東北,這些可惡的契丹與奚,就像泥鰍一樣,滑不溜秋,難以平定。
如此,同羅、室韋、靺鞨這種胡人大部,都態(tài)度不明。
后方若不穩(wěn)定,他只能忍氣吞聲,慎而又慎。
安祿山以為李瑄的sharen之刀,會再次落下,比這次更兇狠。
同時,他意識到伴君如伴虎,稍有一些不慎,就會性命不保。
“起來吧!李相的法度嚴于李元紘,像南山一樣不可更改。李相準備處死地方犯罪官吏,警示天下,以保新法。以后不要再犯在他手里了,否則我也不好求情?!?/p>
李隆基讓安祿山起身,繼續(xù)告誡。
李瑄順李隆基心意不錯,但從來不徇私枉法。
這一點,李隆基是清楚的。
他這是在提示安祿山,哪怕是在河北,也要執(zhí)行新法,不要出什么歪點子。
一旦被李瑄找到錯誤,就是讓他這個皇帝為難。
李隆基可不希望他的好干兒被李瑄處死在范陽。
上次在中書門下堂的時候,李瑄已經向李隆基提議這件事情。
李隆基聽到李瑄的勸說后同意,給予李瑄先斬后奏,處死地方太守、縣令的權力。
但李隆基把這件事情告訴安祿山,明顯是壞了規(guī)矩。
這樣安祿山就會有準備,他治下的豪強、官吏,不會撞到李瑄的刀刃之上。
“臣是胡兒,只會為圣人打仗,開疆擴土,沒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宰相制定的計劃,臣一定認真遵從。”
安祿山感激涕零地向李隆基說道。
李瑄真要玩狠的,他回去后,一定要在地方做好準備。
此事過后,哪怕李隆基擺宴安撫安祿山,也使安祿山提心吊膽。
安祿山越想越氣,食不甘味,他只在長安待滿七天,就快馬回范陽,向自己的僚屬嚴莊、高尚商議對策。
在長安見識到李瑄的權勢,曾經不可一世的李林甫,都不得不向李瑄低頭。
攜諸葛亮劍的李瑄,宛若首席宰相一樣。
使職差遣制度下,使李瑄能主持變法,權勢如日中天。
安祿山親衛(wèi)被殺死在西市,震懾了長安的潑皮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