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人說這株梨樹已經(jīng)生長一百年,被視為是祥瑞。天水王府所在的地方,幾次推倒重建,可此梨樹一直不變。看它現(xiàn)在還在開花,芳香依舊。”
“可以說王府是因梨樹而建,而我們這些志同道合的人,都是這株梨樹。我們不變,而改變國家的積弊?!?/p>
“不需幾次花開花落,國家就會因我們變得更強大,這是我的誓言!”
李瑄在趙奉章話落后,指著池塘旁的梨樹發(fā)誓,向眾大臣表達他矢志不移的志向。
古老而滄桑的梨樹,精致華麗的天水王府并非因此而建,只是建筑、擴充府邸者,因梨樹年長,又不障礙,所以未砍伐。
李瑄以此比喻,是想讓大臣知道他們這些人合力的關(guān)鍵,他們能改變一切。
大臣都看向梨樹,看老樹上的滿樹梨花,神色動容。
今后,他們會經(jīng)常到李相的府邸。
到后花園后,會第一時間注意這株梨樹。
當然,楊釗對梨樹不以為然,他只是覺得天水王府好華麗,他什么時候能住上如此的豪宅呢?
接下來,李瑄又向諸大臣說一些其他朝事。
這此聚會以后,遷民的事情就開始進行。
顏真卿在招募最后的五千常平新兵,然后和河隴的精兵一起,攜帶文牒,前往諸郡縣。
李瑄會和百官抓緊梳理諸郡糧食、錢的數(shù)量。
預(yù)計在六月之前,京兆地區(qū)有困難的百姓,可以在諸縣的常平糧倉借貸。
八月之前,河南府也可完成。
十二月之前隴右、河西、河東、河北、劍南、山南等道可以實施常平新法。
到明年三月,推至更遙遠的江南、嶺南等郡縣。
變法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長久的時間沉淀,一步步規(guī)劃,恐非李隆基所愿。
……
宜壽城,宜壽縣衙。
陳九娘攜帶李適之的求婚帖,很快就驅(qū)車到達宜壽城中。
宜壽令裴泛,正在縣衙埋頭處理著公文。
這數(shù)月間,京兆每一個縣令都忙得不可開交。
李瑄把三原令趕回去種地,更是讓京兆的縣令,心中一凜。
他們不得不動用手段,威逼豪強,不讓他們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