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可以制作纊衣,制作被褥,甚至還能織成棉布,供平民百姓使用……如果棉花能開遍全國,百姓將不會再冬天受寒,士兵們在雪域能走得更遠……”
李瑄足足用一刻鐘時間,為李隆基介紹棉花的好處。
同時提議李隆基,先用五年時間,在隴右、河西培養(yǎng)。
五年以后,培育更多種子后,再入中原。
然后再過五年到十年,跨過淮水、長江南下。
今年的棉花成熟,會讓人送一批到長安,讓圣人感受松軟的棉花。
“出將入相,卿當(dāng)為之!”
李隆基知道李瑄不會胡言,期待在今年看到棉花制作的被子。
他已經(jīng)忘記李瑄的年紀(jì),在心中做出一個決定。
即便是軍功入相,李瑄也早已達到資格。
李隆基明顯能感受到李瑄和開元年間的軍功入相者有巨大不同。
“食君之祿,為君分憂,臣不敢當(dāng)!”
李瑄抑制住心中的激動,為李隆基斟酒。
然后敬李隆基一杯。
有這句話,他篤定李隆基一定會籌劃為他拜相之事。
只是不知道是將裴寬罷相,還是如開元年間一樣,以尚書之職,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表字,授予玉麟勛章
李瑄與李隆基一起攀談超過兩個時辰。
下方有不少文武大臣在不經(jīng)意間觀察著玉案前,他們看到李隆基時而湊近李瑄,時而向李瑄舉杯,時而點頭,時而撫掌,時而慎重,時而大笑,時而拍案……
雖多重情緒融不斷變化,但文武大臣能看出李隆基是高興的,與李瑄相談甚歡。
而李瑄則是侃侃而談,風(fēng)度翩然,他除了拱手和舉杯飲酒以外,沒有其他失禮的地方。
仿佛九齡風(fēng)度再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