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很不解,前幾日城外殺死那么多人,大人捂住小孩的眼不讓他,為什么被稱為仁厚的將軍呢?
等他們長大后,或許就有答案!
李瑄的仁厚不僅僅是除去商賊、豪強、貪官,還給敦煌的百姓分到好處,耕地。
“將軍,我將來也要成為將軍!”
騎在李瑄馬上的小孩奶聲奶氣的說一句,很大方。
“哈哈,你大有可為!”
李瑄為小孩牽著汗血寶馬,防止馬暴躁。
百姓們都被李瑄的xiong懷所感動,有的老人活了五六十年,從未聽說過大人物能放下身段,與民同樂的事情。
李瑄可是統(tǒng)領(lǐng)十幾萬精銳士卒的皇室宗親,楚國公。
其他的邊帥如果能做到正眼瞧百姓,都算是值得稱贊的。
但那和李瑄相比,也差了許多境界。
顏真卿跟著李瑄,每一日都有不同感悟。
他知道士族可能對李瑄大開殺戒頗有微詞,但那是他們有利益牽扯在其中。
憑心而論,李瑄的愛民與誅惡,并不矛盾。
矛盾的只是那些人罷了。
李瑄對豪強的定義明確。
大族、鄉(xiāng)紳、士族,草菅人命者,欺男霸女者,魚肉百姓者。謂之“豪強”。
淵源且家風(fēng)明亮的家族、富農(nóng),皆不必顧慮。
哪怕是土地兼并,只要沒有犯下豪強之罪,就不會被李瑄處置。
親衛(wèi)們也效仿李瑄,將一個個孩童放在馬上,為孩子們牽馬,逗得他們哈哈大笑。
這是他們第一次不怕官兵。
李瑄的親衛(wèi)都是游俠出身,輕生重義勇于急人之難。
他們跟隨李瑄,只是想跟隨英雄,行正義的事情。
哪怕如大詩人王維《少年行》中的一樣,也是轟轟烈烈的一場!
縱死猶聞俠骨香!
但李瑄對親衛(wèi),有嚴格的晉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