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緩緩地回答。
“難吶!”
李泌搖了搖頭,這背離他的仙道。
“長源覺得我這個人,有沒有未來?”
李瑄仔細一想,現(xiàn)在確實還早,遂換一個話題。
“李將軍年輕有為,將來前途無量??!”
像朝廷大臣們對李瑄的夸贊一樣,李泌也向李瑄夸贊道。
“只是最近聽到一些議論,說我救了圣人,卻失去了前途。都說我年輕有為,我不解,所以來詢問長源。”
李瑄鄭重地問李泌。
他需要先試探一下李泌。
他造反之前,絕對不會向任何人吐露,包括他的父親李適之。
忠于社稷,李泌出山
隱士,不代表不問朝政。
終南山遍地都是求尋“終南捷徑”的人,長安的事情,很快就會傳到終南山。
李瑄的問題可謂是令人細思極恐。
特別是李亨被打擊得迫不得已休妻以后。
那時候李亨會想,如果李瑄不救李隆基一命,自己哪會受到這樣的屈辱?
“將軍問此問題的時候,心中知曉如何?!?/p>
李泌不能明說,李瑄是聰明人,知道其中的關(guān)鍵。
當然,如果李亨是一個寬容大度的君主,那李瑄將來則不會受影響。
“我忠于社稷,忠于百姓。如果那一天將要來到,我也不會后悔!”
李瑄則說出這么一句話。
李泌以為李瑄是忠于大唐,等待宿命。
實際上,李瑄從不是忠于大唐,哪怕這一世他姓李。
如果有一日,朝廷欲借回紇之兵抵抗叛亂,以劫掠洛陽婦女、錢財、糧食為代價,還不如直接滅亡了。
就像杜甫《留花門》描述的一樣,回紇維護了大唐皇室的統(tǒng)治,卻將災(zāi)禍轉(zhuǎn)嫁給平民百姓,那踩倒了麥苗,還要把桑枝折斷,留下無窮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