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行人來到亭前,聽候李隆基的指示。
“七郎勇武過人。然不著甲而沖擊,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戰(zhàn)場之上,一定不可以這樣?!?/p>
李隆基夸贊李瑄的同時,向李瑄責(zé)備。
他心中猶豫,要不要將年少氣盛的李瑄放置在邊疆?
相比之下,楊玉環(huán)對這種打斗沒有概念,只怕傷著李瑄。
她喜歡看箭術(shù)“表演”。
“臣正是少壯,又得將軍承讓,僥幸獲勝。臣定謹(jǐn)記圣人教誨,今后在戰(zhàn)場上,必披甲胄?!?/p>
李瑄拱手一禮后,又對樊衡一禮,保留樊衡的面子。
這讓樊衡更加慚愧,他向李隆基拱手說道:“七郎神勇,若關(guān)張在世,臣心服口服,自愧不如?!?/p>
“樊衡將軍不必自責(zé),名將問世,總是要驚艷世人?!?/p>
李隆基心知樊衡的武力和忠誠,不會因此責(zé)怪樊衡。
經(jīng)此切磋,他對李瑄的勇武更看重。
安排樊衡下去休息后,李隆基帶李瑄到沉香亭。
沉香亭周圍,盡是盛開的牡丹。
花團(tuán)錦簇,香氣迷人。
來到沉香亭的二樓,可以一望周圍的繁花似錦。
這是平時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的飲酒賞花之所。
能在這里召見李瑄,代表李隆基對李瑄的喜愛。
聰慧的楊玉環(huán)知道李隆基要與李瑄討論軍政,便帶著宮女來到牡丹園賞花。
她所過之處,花朵好像因害羞卷起花瓣。
牡丹園中,萬花競美,她就如萬花叢中的一朵,姹紫嫣紅。
皇帝問策
“前段時間,我去看望信安王,他老得下不來床了。唐初的時候,我宗室有孝恭、道宗等名將,威震天下?,F(xiàn)在只剩下信安王,也即將離我而去?!?/p>
李隆基示意李瑄落座后,動情地向李瑄說道。
他口中的信安王,名李祎。是李世民第三子吳王李恪的孫子。
在開元年間,李祎由文至武,任隴西節(jié)度使,千里奔襲,以極小的代價,拿下唐、吐蕃邊境最重要的要塞,石堡城,使大唐完成對吐蕃的戰(zhàn)略主動,反守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