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陵沒有抖出蕭炅知情。
一是即便抖出,他也難逃一死。
二是為自己的家人。
接下來果然如吉溫預測的一樣,李隆基下令將范陵的妻兒子女,充為賤籍。
“啟稟陛下,龜茲押官刺殺朝廷命官。雖未成功,但謀殺四品官吏,為不義之罪,理應處死。但念其因果,和在西域殺敵有功,希望能從輕處罰,以體現(xiàn)陛下的仁德?!崩钸m之不忘李瑄的囑托。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梢宰餃p一等,流北部邊疆。未赦不得歸!”
看在李適之求情的份上,李隆基給予從輕處罰。
朝廷需要威嚴和法度。
即便有冤情,也不能刺殺朝廷命官,否則皆效仿,朝廷豈不是要大亂?
退朝以后,皇帝召李林甫、李適之到中書門下堂議事。
一個時辰后,一臉嚴肅的李適之,和滿頭冷汗的李林甫從中書門下堂走出。
不久后,一份詔書傳達。
貶蕭炅到嶺南任始興郡別駕。
同時提韓朝宗為京兆尹。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這是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上的贊譽。
在地方上,韓朝宗政績優(yōu)異,是李隆基早就看上的官吏。
刑部尚書空缺,李隆基并未讓左右宰相推薦。他心中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
左相府。
“老狐貍一入政事堂,就向圣人請罪,說自己識人不明。圣人竟然用狄仁杰推薦竇懷貞的例子,寬恕于他?!?/p>
回到左相府,李適之見到李瑄后,非常不忿地說道。
狄仁杰號稱“桃李滿天下”,為朝廷推薦的公卿大臣有數(shù)十人,其中能臣比比皆是。
李隆基用被人譏諷為“國滟”的竇懷貞舉例,是認可李林甫的能力,表明雖然蕭炅不行,但推薦的其他人,李隆基還是很認可的。
“我本以為此事塵埃落地,圣人會疏遠李林甫。在政事堂議事的時候,圣人還是對其備受信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