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年輕時喝酒太多的緣故。
作為飲中八仙之一的李適之,沒有人能勸住他飲酒。
正如李白的詩: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父親……”
再見李適之的時候,李瑄沒有行禮,只是快步上前,抱住李適之。
“七郎是做大事的人,不必兒女情長?!?/p>
李適之雖然如此說,但他輕輕地拍了拍李瑄的后背,喜悅之色,溢于言表。
一別五年多。
去年病重的時候,他還以為再也見不到七郎了。
他的七郎光復(fù)了先祖的基業(yè),他也因此富貴至極。
能再見到七郎,他死而無憾了。
“父親身體現(xiàn)在如何?”
一番感懷后,李瑄向李適之詢道。
“為父好得很,不用為為父的身體操心。老了以后,哪會沒有些小病呢!”
李適之見到李瑄后,精氣神好了不少。
生老病死,他已經(jīng)看開。
“如此便好!”
李瑄知道李適之是在安慰他。
“如果父親覺得長安沒意思,過段時間,孩兒可以陪伴父親到洛陽走走……兩京古道的水泥路已經(jīng)修通,坐在車上,不覺得顛簸?!?/p>
李瑄與李適之在椅子前坐下后說道。
李適之曾擔(dān)任河南尹,李瑄出征前,還說要去洛陽看看。
而且李適之在洛陽還有幾個老朋友。
為不添麻煩,李瑄出征后,李適之一直在長安。
“七郎還是要以國事為重。我一老朽,在長安就行了。”
李適之搖了搖頭。
他不愿意再因這種小事,去麻煩到日理萬機(jī)的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