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shù)士卒下馬,分成數(shù)十個方陣,接受秦王和皇帝的檢閱。
他們目光如炬,炯炯有神,透露出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
這些跟隨著李瑄西征大食的士卒,對李瑄敬若神明。
李瑄賞罰分明,使他們迫切想要立功,得到獎賞。
但凡有點遠(yuǎn)見的將士,都明白現(xiàn)在的李瑄今非昔比。
平定叛軍,他們可能是“從龍之功”,凌煙閣上,少不了他們的名字。
封侯拜將、名垂青史的榮耀,備受鼓舞。
“拜見秦王!”
“拜見圣人!”
驕陽似火,將士們大汗淋漓,高聲長喝,龍輦穿梭一個個方陣。
李瑄身穿金甲,每每伸手示意。
滾滾殺氣,讓李隆基瞪大雙目。
陽光下,士卒手中的刀槍閃耀著寒芒,每一名士卒,猶如勁松一樣筆直而立。
李隆基無比惆悵。
與曾經(jīng)保衛(wèi)他的禁軍相比,就算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也能一眼看出高低。
這些曾是屬于他的軍隊?。?/p>
他自以為是,以監(jiān)軍制度掌控軍隊,實際上邊軍早已脫離掌控。
使世人知道“節(jié)度使”制度,雖然能強(qiáng)大邊軍,但遲早自掘墳?zāi)埂?/p>
“守衛(wèi)國家的時候,他們是一面堅盾。為國出征的時候,他們是一柄利刃。以此眾戰(zhàn),所向無敵,圣人盡管安心在興慶宮中頤養(yǎng)天年,將平叛的事情交給我們?nèi)プ??!?/p>
李瑄大有深意地向李隆基說道:“國家巨細(xì),不要再想著操勞,否則害人害己?!?/p>
這是他帶李隆基觀看閱兵的主要目的。
才幾天時間,李隆基就試圖讓心腹宦官,打聽外部消息,聯(lián)系一些老臣。
這些李瑄都看在眼中。
李隆基要甘于寂寞,就不會是李隆基了。
老皇帝雖然年紀(jì)大,經(jīng)受打擊。但身體還不錯。
醉生夢死后,他的精力無法揮灑,是以想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