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一個愣神,就是好久。
醒悟片刻,又默默愣神。
王公大臣和皇子皇孫中,多是悲觀的情緒。
他們不知道長安現(xiàn)在如何,正如不知自己將來的迷茫前途。
在前往咸陽的路上,陸陸續(xù)續(xù)有長安的官吏靠近隊伍,但都被暫時扣押。
他們得知圣人已被李瑄挾持,不禁悲呼。
更有甚者,叫喊李瑄大逆不道。
這是小宗代大宗的前兆。
李瑄有容人之量,他從未ansha過一個大臣,也從未陷害一個沒有罪責的大臣。
現(xiàn)事業(yè)未成,更不會因為一句大臣的辱罵,就將其殺死,給自己找麻煩。
最多就是棄之不用。
第二日,行至咸陽縣的時候,天策衛(wèi)向李瑄稟告:“啟稟李帥,一名自稱是京兆尹崔光遠次子的人阻攔隊伍,聲稱要見您?!?/p>
“帶上來!”
李瑄勒馬停下,向天策衛(wèi)吩咐道。
不一會兒,崔光遠的次子崔凱就被天策衛(wèi)帶到李瑄的面前:“在下崔凱,久聞天水王仁厚高德,奉家父之命,拜見天水王。這是家父的書信,請您過目。”
拜完以后,崔凱將一封信件呈給李瑄。
“免禮吧!”
李瑄讓崔凱不必多禮,接過天策衛(wèi)遞過來的信件。
他拆開信封,取出書文,仔細觀看。
內容不多,崔光遠先是表達自己對李瑄的崇敬,又說自己全力支持新法、清君側,最后才道明長安混亂,金吾衛(wèi)和京兆尹的士兵不足以安穩(wěn)局勢,請李瑄回去主持大局,他愿意打開長安城門,向清君側大軍獻城。
“令尊大義,獻出長安,拯救黎庶,功不可沒!”
李瑄看完信件后,贊揚崔光遠的獻城之舉。
長安若諸門皆閉,想要攻破需費一番功夫。
得到完整的長安城,對李瑄有眾多好處。
“長安百姓對天水王翹首以盼,家父只是順勢而為,不算什么功勞?!?/p>
崔凱很會說話。